[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适应网络的丢包纠错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3643.3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适应 网络 纠错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丢包纠错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自动适应网络的丢包纠错方法、系统以及一种接收端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实时媒体流传输已经在视讯系统、监控系统、IPTV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实时媒体流传输都使用了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是一种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可靠性保证、不支持任何定义拥塞控制的协议。因此,对于在实时媒体流传输过程中RTP协议本身无法对丢包进行恢复,也正因如此丢包纠错是所有相关厂商的技术攻关重点。
目前,实时媒体流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纠错技术一般是在接收端设置乱序缓冲和丢包缓冲。其中,乱序缓冲是接收端为了乱序重排而设置的缓冲,此缓冲内不判断丢包;丢包缓冲是接收端在乱序缓冲后设置的判断丢包并等待接收重传包的缓冲。在丢包缓冲中,根据用户设置的检测点或监视点判断接收包的序号是否连续,如果不连续,说明数据有丢包,就向发送端发送丢包重传请求。发送端接收到丢包重传请求后,从重传缓冲查找需要的包,然后重传。这里,重传缓冲是发送端发送数据包后,备份已经发送的数据包,等接收端要求重传时可以重新发送的缓冲。接收端接收到重传缓冲后,填充到接收缓冲(包括乱序缓冲和丢包缓冲)的相应位置,然后发送给解码器解码。
但是上述丢包纠错方案有如下的缺点:首先,检测点或者监视点需要由用户设置,或者需要用户设置网络的实际丢包率和网络延时等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对专业用户来说,需要反复测试才能得到,而对非专业用户来说,只能不断盲目地调整设置参数来观察音视频效果,且得到最好的效果很难,因此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易用性差;其次,即使用户设置好了参数,当网络环境发生变化时,所设置的参数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变化,比如在丢包率降低的情况下,系统的延时没有缩短,当丢包率增加时,图像的质量就会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适应网络的丢包纠错方法,该方法中不需要用户设置参数且参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适应网络的丢包纠错系统,该系统中不需要用户设置参数且参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适应网络的丢包纠错方法,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实时媒体流的数据包,且发送端和接收端均支持丢包重传,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根据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确定丢包率;
当所述丢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阀值1时,接收端将重传次数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并将丢包缓冲的大小调整为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指定值乘以往返时间RTT再加上系统固有延时的值;
当所述丢包率大于阀值1且小于等于阀值2时,接收端将重传次数设置为第二指定值,并将丢包缓冲的大小调整为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指定值乘以RTT再加上系统固有延时的值;
其中,所述第一指定值和第二指定值均为自然数,且第二指定值大于第一指定值。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动适应网络的丢包纠错系统,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实时媒体流的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均支持丢包重传,
所述接收端设备,用于根据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确定丢包率;当所述丢包率大于0且小于等于阀值1时,将重传次数设置为第一指定值,并将丢包缓冲的大小调整为第一时间长度;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指定值乘以往返时间RTT再加上系统固有延时的值;当所述丢包率大于阀值1且小于等于阀值2时,将重传次数设置为第二指定值,并将丢包缓冲的大小调整为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指定值乘以RTT再加上系统固有延时的值;其中,所述第一指定值和第二指定值均为自然数,且第二指定值大于第一指定值。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接收端设备,接收实时媒体流的数据包并且支持丢包重传,该接收端设备包括:确定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
确定模块,根据预定时间长度内的数据包接收状态确定丢包率,并将所述丢包率发送给调整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3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烟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冷变形提高NiTiV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