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1410.X | 申请日: | 200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7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便秘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并对其配方组合及制备工艺做了相关研究。
技术背景
便秘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2天以上无排便,即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根据统计,大部分正常人的大便次数为每周3次到每天3次。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排便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步骤:①粪便向直肠推进: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每天蠕动3至4次,使粪便迅速进入直肠,扩张并刺激直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②直肠的排空:当粪便充满直肠后即发生便意。排便动作受到大脑和脊髓排便中枢的调节,通过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腹肌及膈肌收缩而将粪便排出肛门。
影响排便过程而发生便秘的因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有:进食过少、食品过于精制缺乏纤维、幽门或肠道梗阻、各种肠道炎症、营养不良、肥胖、恶病质、滥用泻药、精神刺激因素、结肠张力过低、乙状结肠过度或不规则的痉挛性收缩,以及膈肌、腹肌、肛提肌及肠壁平滑肌收缩力减弱等。一般临床上多见的是习惯性便秘,多因饮食、排便习惯不良、肠道蠕动减慢、应激性减退而逐渐形成的。
便秘的分类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便秘;按粪块积留的部位可分为结肠和直肠便秘。结肠便秘是指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过于迟缓,而直肠便秘是指粪便早已抵达直肠,但滞留过久而未被排出,故又称为“排便困难”。
便秘虽然可以用泻药预防,但并非泻药可由病人自己随意购买或使用。这是由于不同的人对泻药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对泻药敏感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若用药量不当,轻者造成腹泻,重者甚至导致脱水,可加重便秘。鉴于此,发明的本药物,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的功能,利用各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以拓展前景,开发市场,弥补现有药物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瓜蒌子50-150份 紫苏子50-150份 蓖麻子50-150份
甘 草40-120份 大 黄40-120份 大 戟30-100份
椿 皮40-120份 胖大海30-100份 虎 杖40-120份
侧柏叶50-150份 车前草50-150份 白茅根40-120份
2、本发明是由下述最佳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瓜蒌子100份 紫苏子100份 蓖麻子100份
甘 草80份 大 黄80份 大 戟60份
椿 皮80份 胖大海60份 虎 杖80份
侧柏叶100份 车前草100份 白茅根80份
3、制备方法:
(1)将瓜篓子、紫苏子、蓖麻子三味药材,加65~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1(80℃)的稠膏,备用;
(2)将其余甘草等九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加水6~10倍量,每次煎煮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适量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70%,低温静置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此相对密度为1.25~1.31(80℃)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两种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包括乳糖、糊精、淀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磷酸氢钙、硬脂酸镁、滑石粉或以上在不同比例下的混合物等,混匀,制得的中药制剂,包括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或片剂等。
本发明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适宜的重量配比组方,并经提取加工而制得的包括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和片剂在内的适宜的中药制剂。该药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的功能,利用各组分的综合作用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便秘的丸剂
【处方】
瓜蒌子100g 紫苏子100g 蓖麻子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1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痤疮的姜黄消痤凝胶膏剂
- 下一篇:一种降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