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接纳控制平台间的协同系统与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94667.7 | 申请日: | 2008-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尤建洁;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8;H04Q7/38;H04Q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洪;霍育栋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接纳 控制 平台 协同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接纳控制平台间的协同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NGN(Network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是当前通信标准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它采用IP等分组技术作为承载网技术融合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NGN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如具有实时要求的新兴业务(如VoIP、视频会议、多媒体远程教学、视频点播等),这些业务要求通信网络能提供高效的端到端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支持;同时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供端到端的QoS将是NGN的核心问题之一。
TISPAN(Tele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for Advanced Networking,用于高级网络的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和协议)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致力于NGN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TISPAN将NGN架构分为业务层和传输层,在传输控制层引入了NASS(Network AttachmentSubSystem,网络附着子系统)与RACS(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Subsystem,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NASS负责为上层业务层提供独立的用户接入管理,而RACS则解决NGN承载网的QoS问题。
TISPAN RACS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RACS将业务层的资源需求与传输层的资源分配相关联,主要完成策略控制、资源预留、接纳控制、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穿越等功能。RACS通过一系列QoS策略为业务层提供传输层的控制服务,使得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获得所需服务质量保证。
如图1所示,RACS由两个实体组成:SPDF(Service-based Policy DecisionFunction,基于业务的策略决策功能)和A-RACF(Access-Resource andAdmission Control Function,接入资源接纳控制功能),其中:
SPDF,向业务层提供统一的接口,屏蔽底层网络拓扑和具体的接入类型,提供基于业务的策略控制。SPDF根据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的请求选择本地策略(SPDF与AF通过Gq’接口连接),并将请求映射成IP QoS参数,发送给A-RACF和BGF(Border Gateway Function,边界网关功能),以控制相应的资源。
A-RACF,控制接入网,具有接纳控制和网络策略汇聚的功能,通过Rq接口从SPDF接收请求,然后基于所保存的策略实现接纳控制,接受或拒绝对传输资源的请求。A-RACF通过e4接口从网络附着子系统获得网络附着信息和用户QoS清单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网络位置信息(例如接入用户的物理节点的地址)确定可用的网络资源,同时在处理资源分配请求时参考用户QoS清单信息。
传输层中包含二种功能实体:通过Di接口相连的BGF和RCEF(Resource Control Enforcement Function,资源控制执行功能),其中:
BGF,是一个Packet-to-packet(包到包)GW(网关),可位于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实现核心边界网关功能,可称之为如图所示的核心边界节点),也可以位于两个核心网之间(实现互联边界网关功能),通过Ds接口与核心网连接。BGF通过Ia接口连接SPDF,在SPDF的控制下完成NAT穿越、门控、QoS标记、带宽限制、使用测量以及资源同步功能。
RCEF,实施A-RACF通过Re接口传送过来的二层/三层(L2/L3)媒体流策略,完成门控、QoS标记、带宽限制等功能。另外RCEF可视为IP边缘,通过接入节点与UE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4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