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4345.2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9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清;付小涛;李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创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60 | 分类号: | B01D53/60;B01D53/78;B01D46/02;B01D50/00;F23J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硫 除尘 一体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烟气脱硫脱硝多采用国外引进的技术,如催化还原烟气脱销(SCR)工艺、石灰/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这些工艺具有净化效率较高,但吸收塔体积十分庞大,具有占地面积大,投资昂贵,运行费用大,施工安装周期长,运行管理困难等弊病,尤其是脱销用催化剂还要依赖进口。为此,研究开发用于我国燃煤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其它工业窑炉的经济可靠的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使其产业化并形成生产规模,是我国推动烟气治理工作所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脱硫脱硝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脱硫脱硝除尘效率高,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全新的高效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简称NHDD。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是将锅炉原烟气通过反应器发生强制氧化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后的烟气经过除尘器进行除尘,得到纯净烟气。支持所述工艺的整套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制得浓度大于90%的臭氧,配合工艺用水供给溶气机,经过溶气机制得富氧吸收液,送入反应器,与进入反应器的原烟气混合、进行强制氧化反应;该臭氧发生器制得浓度大于90%的臭氧。
所述的反应器包括文氏管、弯头、熟石灰分布板、直管、直角型导流板,烟气的脱硫脱硝在此完成;其中,文氏管和弯头组成反应器的氧化区,在此发生氧化反应;熟石灰分布板和直角型导流板之间的直管构成反应器的中和区,在此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原烟气经反应器底部弯头入口处的文氏管进入,在文氏管的喉口收缩区布置有若干喷嘴组成喷淋层,富氧吸收液经喷嘴雾化后喷入文氏管的喉口收缩区,分散成细小液滴并覆盖喉口的整个断面,液滴与喉口内烟气充分接触、高强度传质,进行脱硫脱硝;反应物随烟气经文氏管和弯头构成的反应器氧化区进入反应器中和区——直管,由给料机向直管供给熟石灰;强制氧化反应后的反应物在反应器中和区与均匀混合在烟气中的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反应后烟气携带大量的固体颗粒进入除尘器,固体颗粒被除尘器从烟气中分离出,由气力输送设备输送给副产品库;洁净后的烟气在露点温度15℃以上,无须再热,经过引风机排入烟囱,完成脱硫脱硝过程。除尘器,可以选择布袋除尘器,或者电袋复合除尘器。
所述的溶气机,是在壳体外连接一电机,壳体内装设螺旋体叶轮,叶轮旋转,将进入溶气机的臭氧和水混合、切割,使臭氧充分溶于水中,制得的高富氧吸收液,由壳体下部送出氧活化器。
所述的给料机,由壳体外接变频电机,壳体内有梨刀叶轮与变频电机连接,壳体内的中下部设有打断式旋带叶轮,壳体内的底部有透气带;传动带连接变频电机。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特点如下:
1.方型管道式反应器可直接安装在烟道上,并与除尘器入口烟道构成一个整体;
2.体积小、重量轻、运输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
3.占地面积小,特别适用于旧炉脱硫脱硝改造;
4.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但脱硫脱硝效率高≥90%;
5.反应器出口烟温大于露点温度15℃以上,无需换热器;
6.具有多种功能作用,能同时脱硫脱硝除尘;
7.脱硫脱硝过程无废液产生,副产物易处理;
8.模块化设计,运行维护管理方便,可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
9.确保除尘器低除尘负荷运行,克服了传统半干法脱硫除尘负荷大的弊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设备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NHDD系统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溶气机的轴向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给料机的轴向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臭氧发生器、2臭氧、3水、4溶气机、5富氧吸收液、6原烟气、7喷淋层、8文氏管、9弯头、10熟石灰分布板、11直管、12直角型导流板、13除尘器、14净烟气、15熟石灰、16给料机、17高压流化风、18流化风机,19螺旋体叶轮、20变频电机、21壳体、22梨刀叶轮、23变频电机、24传动带、25透气带、26打断式旋带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创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创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4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通道交叠的容错mesh网避免死锁的路由方法
- 下一篇:高温高压膨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