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以及以该方法制造的调色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1143.2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6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法兼义浩;大谷伸二;渡边阳一郎;铃木一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3G9/08 | 分类号: | G03G9/08;B01J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杨 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色 制造 方法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以及调色剂,尤其涉及以微粒喷射法制造调色剂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和调色剂制造装置、以及用微粒喷射法制造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片、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的显影过程中,用于静电荷像显影的显影剂通过以下工序固定在纸上,比如,一旦附着于形成静电荷像的静电潜像载置体等像载置体上的显影剂,在转印工序中从静电潜像载置体转印到转印纸等转印媒体上后,在定影工序中固定到纸张上。此时,作为对形成在静电潜像载置体的潜像载置面上的静电荷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已知有载体和调色剂组成的双成份系显影剂,以及不需要载体的单成份显影剂,该单成份显影剂包括磁性调色剂和非磁性调色剂。
以往,广泛用于电子照片、静电记录以及静电印刷等的干式调色剂具有所谓粉碎型调色剂,比如即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该粉碎型调色剂是将调色剂粘结剂与着色剂等一起溶解融合并且揉合搅拌再加以微粉碎而形成。
最近,有探讨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及乳化聚合凝结法制造调色剂,即所谓聚合型调色剂。此外,还有比如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7-152202号公报中公开的伴随发生体积收缩的制造方法,称为高分子溶解悬浮法。该方法将调色剂材料分散并溶解于低沸点的有机溶剂等挥发性溶剂中以后,将该溶液在具有分散剂的水系溶剂中乳化并且液滴化,随后去除挥发性溶剂,得到调色剂。该方法与悬浮聚合法以及乳化聚合凝结法不同,能够应用于该方法的树脂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尤其在可以使用聚酯树脂,有效于全色处理中的透明性、 定影后的图像平滑性等特性要求上十分优越。
但是,上述聚合型调色剂以水系溶剂中使用分散剂为聚合前提,这样,对调色剂带电特性不利的分散剂得以残存于调色剂表面,发生不利于环境安定性等的事故,而且需要用大量的水来去除该分散剂,因此,聚合型调色剂的制造方法难难已成为令人满足的制造方法。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特公昭57-201248号公报,关于不使用水系溶剂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以前知道有喷雾干燥法。该方法使用各种喷雾器,将溶解调色剂成分的融解液或者调色剂成分溶液形成微粒后喷射,并进行干燥,由此获得微粒,这样就不会发生因使用水溶液而引起的不适。
然而,用以往的喷雾微粒制法所得的微粒比较粗大,而且粒径分布广,这成为调色剂特性变差的原因。
对此,专利文献3的特许第3786034号公报提出利用压电脉冲形成微小液滴,进而将其干燥固化形成调色剂的方法和装置,用于取代上述调色剂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4的特许3786035号公报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喷嘴内的热膨胀形成细小液滴,进而将其干燥固化形成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3和4所述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即只能用一个压电体从一个喷嘴中喷射液滴,每小时喷射的液滴数量少,生产效率低。
对此,本发明人在专利文献5的JP特开2006-293320号公报中提出如下调色剂微粒制造方案。即,由振动发生装置的压电体伸缩引起振动,使得喷嘴以一定的频率喷射调色剂组成物液体的液滴,并固化该液体形成调色剂微粒。另外在专利文献6的JP特开2006-297325号公报中还建议如下制造方案。即,具有喷射孔的喷射部件以及对该喷射孔施加规定频率振动的施加振动装置,通过将喷射部件作为振动部件使其进行振动,使得液滴从喷射孔喷射,随后经干燥固化形成调色剂微粒。
但是,如专利文献5中所述的结构,即将喷嘴周边部面对压电体,通过压电体的伸缩使喷嘴发生振动的结构,由于只有与压电体开口部对应的喷嘴区域发生振动,因而喷嘴难以得到较大的位移量。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构在喷射高粘度,例如粘度为10mPa·s,并且分散了大量固体成份的调色剂成份液时,容易发生喷射口堵塞,不能稳定进行高效率的调色剂生产。而且,专利文献6中只是叙述了用压电体使喷射部件发生振动,而对其结构并没有作任何详细描述,因而该描述没有超越专利文献5的叙述范围。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人对能够使喷嘴部件产生大位移量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探讨,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发明创造,目的是为了提高调色剂的生产效率,进而减小现有制造方法中发生的诸多调色剂特性值比如流动性、带电性等伴随微粒变化而发生的变动,获得特性变动幅度小的调色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