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1032.1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7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奎甫;王宏淼;苏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12 | 分类号: | H04L27/12;H04B3/5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 浩 |
地址: | 461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载波 调制 方法 解调 | ||
1.一种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多载波调制的抽样速率为fs,经过N个抽样点接收到帧长为D比特串行输入比特序列,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先对串行输入比特序列进行串并变换得到并行序列[d0,......,Dd-1]T,在并行序列前插入Ns比特同步序列,
(2)对并行序列进行编码得到帧长为L比特的并行序列[S0,......,SL-1]T,其中:
L=D+Ns (4)
(3)采用M-QAM的调制方式,将L比特的并行序列[S0,......,SL-1]T,分成Nf个组,每组log2M比特:
Nf=L/log2M (5)
得到由Nf个独立的QAM子载波组成的多载波调制MCM,所有子载波都有M个星座点可以选择,
Nf个子载波完成相应的信号调制映射形成调制信息序列X(k),即:
X(k)=[X0,...,XNf-1]T (6)
(4)对信号序列X(k)进行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计算出多载波调制(MCM)已调信号的时域抽样序列y(n);
n=0,1,...,N-1(7)
(5)对于复信号y(n),取y(n)的实部得到实信号yr(n),
yr(n)=Re{y(n)} (8)
(6)再作D/A变换,最终得到多载波调制MCM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yr(t);
所述fs=9600Hz,取每6个字节作为一帧进行多载波调制,假设数据是异步传输,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则:
rbN/fs≤60 (12)
即:N≤60fs/rb=576000/rb (13)
在进行串并转换之前,去掉起始位和停止位,保留8个数据位,每帧传输48个比特数据流,每N个抽样点进行组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送数据之前在帧的首部加的帧同步序列,其长度Ns=12比特,S=011111111110,所述的对并行序列进行编码,是对在发送端检验要传输的字节,如果某一字节中有5个连“1”,则此字节的第5位由“1”变为“0”,同时设置对应的编码标志置“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条所述的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输的数据流中插有相位和幅度是已知的同步信号矢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的独立的同步信号,是在传输的数据流中每4个子载波插入1个子载波同步信号矢量,即每5个为1组,每组中间的子载波是1个相位为0幅度为的标准同步信号矢量。
5.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对应的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对接收信号yr(t)进行A/D变换,得到MCM已调信号的抽样序列yr(n),对该抽样序列作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恢复出原调制信息序列X(k):
k=0,1,...,Nf-1 (9)
对调制信息序列X(k)作信号逆映射、同步、去掉帧同步序列并进行解码、并串变换即可解调出原始序列;
接收端通过对接收的比特流进行搜索,根据检测到帧同步序列S,确定帧的开始,并据此划分帧内的数据序列;接收端检查编码标志的内容,如果某一字节编码标志为“1”,则对应的字节进行译码,将其字节的第5位应置“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通过调整同步信号的相位与发送端保持时钟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动信号的多载波解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诉的调整同步信号的相位是利用每一组中的同步子载波信号去除同一组中的子载波信号矢量,从而实现对子载波信号矢量幅度和相位失真的补偿,当同步子载波信号矢量的相位不为零时将其调整到零相位,其它子载波信号矢量的相位和幅度也作相应调整,此时接收端与发送端保持时钟同步,接收信号能够正确解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0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智能教学录播系统
-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的停车场导位与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