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薄膜图案层的喷墨系统及喷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88849.3 | 申请日: | 2008-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宁;钱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ICF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2/165;C09D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 地址: | 美国加州95054圣***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薄膜 图案 喷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系统及喷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基板表面制造薄膜图案层的喷墨系统及喷墨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方法广泛应用于在基板表面制造薄膜图案层。相对于传统的平版印刷法,喷墨方法可以减少原料的浪费和制造步骤。采用喷墨头喷墨方法可以应用于诸多领域,如Proceedings of the 2005IEEE(第258至260页)在2005年11月公开了标题为“The Fluid Property Dependency on Ink Jetting Characteristics”的论文中提到工业喷墨制程制造彩色滤光片。
喷墨方法中所采用的喷墨系统一般包括多个喷墨头,该喷墨头用于喷出墨水。该喷墨头包括一墨水室、一压力产生单元(如一压电元件)和一喷嘴。该墨水室用于存储墨水,其内的墨水由外界设备提供。该压力产生单元用于产生一压力使墨水室内的墨水由该喷嘴喷出。
然而,当该喷墨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时,该喷嘴开口处的墨水会由于与外界接触,墨水内的溶剂容易蒸发而导致墨水发生硬化,从而堵塞喷嘴。为了防止墨水硬化,一般的做法是采用一帽体密封该喷墨头。然而,即使有帽体的密封,仍会有部分喷嘴开口处的墨水发生硬化,影响喷墨头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喷嘴处墨水硬化的喷墨系统及喷墨方法。
一种喷墨系统,用于在基板表面制作薄膜图案层,其包括至少一喷墨头模组、一工作台及一液面改变装置。该喷墨头模组具有多个喷嘴,该多个喷嘴用于向一基板表面喷出墨水以在该基板表面形成一薄膜图案层。该工作台用于承载该基板。该液面改变装置用于使喷嘴内墨水发生震动从而使液面发生改变以防止喷嘴开口处的墨水硬化,该液面改变装置为变化电场发生器、超声波振动发生器或压力波发生器。
一种喷墨方法,用于在基板表面制作薄膜图案层,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喷墨系统,该喷墨系统包括一喷墨头模组及至少一基板,该喷墨头模组具有多个喷嘴;利用该多个喷嘴向该基板表面喷出墨水,以在该基板表面形成薄膜图案层;将该已形成薄膜图案层的基板移走;在一预定时间内,每隔一时间间隔通过变化电场发生器、超声波振动发生器或压力波发生器来实现液面的震动使该喷嘴内墨水的液面发生改变,以防止喷嘴开口处的墨水硬化。
该喷墨系统及喷墨方法使喷嘴内的液面发生变化,可使喷嘴开口处的墨水长时间保持湿润的状态,从而防止喷嘴开口处的墨水硬化,进而防止喷嘴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喷墨系统中的喷墨头模组的底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喷墨系统100。该喷墨系统100包括一工作台102、一喷墨头模组104、一墨水接收器106、一废液收集器108、一喷墨头驱动设备110及一喷墨控制设备112。一基板114设置于该工作台102表面。
该喷墨头模组104用于喷出墨水1184。该墨水接收器106可为一盛装墨水的容器,也可为一可吸收(absorb)液体的物件如海绵,本实施例中,该墨水接收器106为一盛装墨水的容器。该墨水接收器106用于接收喷墨头模组104在闲置状态时喷出的墨水。本实施例中,该墨水接收器106设置于该工作台102表面。该废液收集器108通过一导管120与墨水接收器106相连通,墨水接收器106内的墨水可通过该导管120进入废液收集器108内。
可以理解,当墨水接收器106为一可吸收液体的物件如海绵时,废液收集器108可省去。另外,可提供多个墨水接收器106或废液收集器108以对应接收不同种类的墨水。同时还可通过一装置(图未示)将废液收集器108或墨水接收器106内的墨水回收,如将墨水传送至喷墨头模组104的供液池(图未示)中再利用及/或作其它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CF科技有限公司,未经ICF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