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沫开槽切割滑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8294.2 | 申请日: | 200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青 |
主分类号: | B26F3/06 | 分类号: | B26F3/06;B26D7/00;B26D7/27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加拿大安省***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开槽 切割 滑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割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对泡沫进行开槽的切割滑板。
背景技术
本发明关于一种带有预成型刀刃的开槽切割滑板,其附设于电热刀上,通 过加热熔融,对聚苯乙烯(EPS)泡沫板进行刻画,制得的泡沫绝缘外墙较其他 单调、空白的产品更为美观、赏心悦目。凹槽可以为方型、圆型或U形、斜 角、棱角、V形等形状,以获得不同的效果从而提高建筑物外貌的美观性。
制作者首先以粉笔线在墙上布局好凹槽的位置,这些线条可以通过测量开 槽切割滑板边缘与凹槽切割线之间的距离而确定,在实际开槽位置上对应地增 加或减少该距离,并以粉笔线标示出来。
传统的开槽切割滑板在两侧均设有可调的刀刃夹持装置,分别用于安装刀 片的两个端脚,但是由于两个刀刃夹持装置的位置均可调,必将导致开槽切割 滑板边缘与凹槽实际切割线之间的测量距离无法保持一致。因此,每次更换开 槽刀片后,操作者都需要重新测量开槽切割滑板边缘与凹槽切割线之间距离的 大小。
现有的开槽切割滑板需要一把直尺作为直边引导机构配合使用。工作时, 将直尺靠近粉笔线,同时令开槽切割滑板沿着其直边滑动,从而引导开槽切割 滑板对聚苯乙烯泡沫板进行刻画以产生预定的凹槽,而令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 偏移。进行该过程时,操作者必须使用双手,一只手拿着直尺,另一只手拿着 开槽切割滑板。与此同时,由于要顺着标示好的粉笔线进行开槽,因此操作者 还需相对于墙壁进行移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泡沫开槽切割滑板,操 作简单方便,使用者可单手操作,且每次更换开槽刀片后,也无需重新测量开 槽切割滑板边缘与凹槽切割线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泡沫开槽切割滑板,包括基板,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一个位置固定的刀刃夹持装置,其设于基板左边,在基板左边缘 与刀刃之间形成固定的板边距;一个位于基板左边缘的直边引导机构;一个位 于直边引导机构一侧用于支承直边引导机构防止其左右移动的平衡机构。
所述的直边引导机构与基板前端呈90度角。
所述的平衡机构是带有角度调节装置的平板,平板贯穿基板,其底部在基 板下方向前延伸形成延伸部,使平衡机构平板可平稳的进入最新切割好的凹槽 内。
所述的平衡机构与基板平面之间的夹角在90~45度范围可调。
所述的平板对应设于安装在刀刃夹持装置上的刀刃的后方,并与基板的左边 缘平行。
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杆、动杆以及可绕固定杆转动的紧固件;固 定杆和动杆并排且两者的贴合面为匹配使用的凹凸弧面;固定杆、动杆与平衡 机构平板通过该紧固件顺序连接。
所述的平衡机构平板上端连接有插入物。
所述的插入物是可使平衡机构平板与直角凹槽切割线保持同一直线的矩形 棒。
本发明本身具有直边引导机构及平衡机构,无需再额外使用直尺作为直边引 导机构,从而使切割滑板沿着墙上的凹槽标识线移动切割时能保持直线,令使 用者可单手操作,而且还具有固定的刀刃夹持装置,设于基板左边,从而在基 板左边缘到凹槽切割线之间形成固定的板边距,使对墙上的开槽位置进行布局 更为容易,而每次开槽刀片更换后,也无需再重新测量该板边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直边引导机构和平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衡板呈45°倾斜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切割直角凹槽时的刀刃及平衡机构的位置示意图(俯视);
图6是本发明切割斜角或V形凹槽时的刀刃及平衡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切割宽度宽于英寸直角凹槽时的刀刃及平衡机构的一种可 选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泡沫开槽切割滑板,包括有:基板1;电热刀 夹持机构2;直边引导机构5;一个位于直边引导机构5一侧用于支承直边引导 机构5的平衡机构6。
电热刀夹持机构2,设于基板1中央,通过金属导体分别与右侧、左侧刀 刃夹持装置3、4连接,当电热刀安装于电热刀夹持机构2,接通电源,便可对 刀刃9提供热量。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青,未经张永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2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