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大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6210.1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詹承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承镇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1L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大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量开采机领域。
2、背景技术:
(1)P型半导体、电极、直流电源、热阻材料、保温瓶、数控开关、直流稳压器、芯片、石英振荡器、分频器。(2)火力、水力、原子能发电机具有产生能源危机、升高气温(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水力发电)、安装条件限制(水力发电)、耗用化王原料(煤、石油等)、核废料等缺点。
3、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将水、空气或其它液体中的热能转变成电能。图2:1、球壳层,2、石棉垫,3、真空层。图1:1、6、铜电极,2、P型半导体,3、8、13(直流)电源,4、外热阻壳,5、内热阻壳,7、石棉连杆,9、数控开关,10、直流稳压器,11、负载、12、芯片。
电子流J的方向与电流I的方向相反。由于电子流J比电流I容易理解,本文用电子流J说明放大机的工作原理。外热阻壳4由热阻材料,例如泡沫塑料制成。内热阻壳5的结构与保温瓶基本相同。负载11指电灯、电动机之类。P型半导体2B端表面和铜电极6表面,复盖用于提高电磁波吸收率的黑色涂层或镀钨层。P型半导体2的中段和下段(不包括铜电极1)包裹用于减少热能流失的热阻材料层,例如石棉层或泡沫塑料层。P型半导体2的禁带宽度小于红外光子能级。在t1→t2时。电子流J1从铜电极6,经P型半导体2,到达铜电极1。致使P型半导体2A端吸收热能Q2。P型半导体2消耗的输入电能E1转化成热能O1,即E1→Q1。P型半导体2B端放出的热能Q3=Q1+Q2。电源3的电场力、温差力、外热阻壳4、内热阻壳5,P型半导体2的中、下段(不包括铜电极1)表面的热阻层,铜电极6,致使P型半导体2B端变成高温正电极,致使电子流J3从B端流向A端,致使A端变成低温负电极。使得热能Q3变成输出电能E2,即热能Q3≥输出电能E2,致使☆输出电能E2>输入电能E1,☆亦即放大机具有发电功能。下面谈谈☆放大机的放大功能。在t1→t2时,电子流J1进入P型半导体2,致使A端吸收热能Q2。在t2→t3时,B端放出的热能O3(=Q1+O2),转化成电子流J2。此时进入P型半导体2的复合电子流J3(=J1+J2)>J1。J3致使A端吸收热能Q4,致使B端放出热能Q5=Q4+Q1。在t3→t4时,B端放出的热能Q5(=Q4+Q1)转化成电子流J4。此时进入P型半导体2的复合电子流J5=J4+J1。由于复合电子流J3=J1+J2>J1,因此复合电子流J3使A端吸收的热能Q4>J1使A端吸收的热能Q2。由于B端放出的热能Q5=Q1+Q4,B端放出的热能Q3=Q1+Q2,由于Q4>Q2,所以Q5>Q3。Q5转化成电子流J4。Q3转化成电子流J2。所以J4>J2。由于复合电子流J5=J1+J4,复合电子流J3=J1+J2,由于J4>J2,所以☆复合电子流J5>复合电子流J3。设输出电子流为Jc。依据电子流定律J3=J1+J2=J1+Jc2,亦即输出电子流Jc2=J2;J5=J1+J4=J1+Jc3,亦即输出电子流Jc3=J4。由于J4>J2,所以☆输出电子流Jc3>输出电子流Jc2。☆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电子流的第一次放大,导致输出电子流Jc的第一次放大。输出电子流Jc的第二次放大的原理相同。经过几次循环放大后,输出电子流Jc会变得很大,亦即极大地提高了不变的输入电子流J1的工作效率。为了防止输出电子流Jc过大。当输出电子流Jc=额定输出电子流Jm时,芯片12令数控开关9断开电路,降低P型半导体2B端的温度。当输出电子流Ic<额定输出电子流Im时,芯片12令数控开关9接通电路。直流隐压器10向负载11提供稳压直流电。如果用放大机向电网供电,可将直流稳压器10接通石英振荡器、分频器,由石英振荡器、分频器向电网提供同相50赫兹交流电。放大机的优点是:(1)与火力、水力、原子能发电机相比,不产生能源危机,没有温室效应,显著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可到处安装,循环利用能量,节约化工原料;(2)可多次放大输出电子流Jc,极大地提高不变的输入电子流J1的工作效率,即具有很高的E2/E1率。因此放大机是能量开采机领域的21世纪世界重大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承镇,未经詹承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62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特征分析的三维自适应联合梳状滤波系统
- 下一篇:防凌解凌电网及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