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输链及采用了该链的动力传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5930.6 | 申请日: | 2004-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镰本繁夫;福井伸树;安原伸二;北村和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F16G5/18 | 分类号: | F16G5/18;F16H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输 采用 装置 | ||
本申请是针对申请号:2004800294103、申请日:2004年10月18日以及发明名称:动力传输链及采用了该链的动力传输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链式无级变速器等的动力传输链及采用了该动力传输链的动力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无级变速器(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比如有如下变速器,其具有:设置于发动机一侧的驱动滑轮、设置于驱动轮一侧的从动滑轮、架设在这两个滑轮之间的环形带状链条。作为该动力传输链,有一种具有多个链节、以及相互连接这些链节的多个链销。在这种所谓链式无级变速器中,通过在各滑轮的内侧大致对置设置的两个圆锥面所组成的槽轮面与链条的链销端面之间作用的接触摩擦力,来产生牵引力,并传输动力。在有的场合下,也在链条长度方向上每隔规定间隔,作为独立于链销的部件来设置链条摩擦传输部件,且通过在该链条摩擦传输部件的两端面与槽轮面之间作用的接触摩擦力来产生牵引力,并传输动力。这样,使各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中大致对置的圆锥面的槽轮面之间的距离(沟宽)连续变化,从而连续改变各滑轮的有效直径。其结果,变速比可以连续(无级)变化,以不同于现有的齿轮式的平滑的动作来进行无级变速。
在这种链式无级变速器中,当所架设的链条的链销等进入到各滑轮的槽轮面时以及与槽轮面脱离时,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声音。尤其是,当链销进入到槽轮面时,链销会与槽轮面相冲突,而产生声音。由于在链条的带长方向上按规定节距来设有多个链销,因而这些多个链销便会依次连续与槽轮面发生冲突,而产生声音。
在通常的链条中,由于多个链销的长度互相相同,因而所有的链销便会同样地与槽轮面相冲突。这样,因各链销的冲突而产生的声音的频率便大致相等,因而在该频率下产生的声音便会增大,而造成声压级增高。为此,在JP特开昭63-5333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发明,其通过采用长度相异的多个链销,来分散所产生的声音频率,或者通过抑制共鸣,来降低声压级。
在JP特开平8-312725号公报中,作为无级变速器用的动力传输链,提出有如下传输链,该传输链包括:多个链节,其具有在链条长度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及第二贯通孔;多个链销及多个中间件,其通过从一个链节的第一贯通孔与其它链节的第二贯通孔中贯通,来使在链条宽度方向上排列的链节彼此在链条长度方向上可弯曲地连接,其中,固定于一个链节的第一贯通孔内且可移动地嵌入到其它链节的第二贯通孔内的链销、与可移动地嵌入到一个链节的第一贯通孔内且固定于其它链节的第二贯通孔内的中间件,相对地滚动接触移动,由此可实现前述弯曲,而且链销侧面的截面形状,在与中间件的接触部分成为圆的渐开线。
然而,JP特开昭63-53337号公报所述的前述发明中,存在着长链销与短链销相比更易于集中磨损的缺点。在该场合下,由于长链销易于集中磨损而变短,因而长短差会消失,所以使用当中降噪效果会减小,而不能获得充分的效果。此外,由于与短链销相比,作用在长链销上的力更大,因而在长链销上会集中负担,从而造成链条的耐久性恶化。此外,在链条装配工序中,必须对长度相异的链销进行管理,或者对它们加以区别来装配,因而会加大装配负担,从而造成成本上扬。
此外,在JP特开平8-312725号公报所述的动力传输链中,由于链条不是一个连续体,而是一种连接有多个链节的结构,因而抑制所产生的多角形振动,由此来抑制运转时所产生的声音。然而,比如在将采用了该动力传输链的无级变速器搭载到车辆上的场合等下,为了尽量提高运转时的安静性,需要进一步降低动力传输链产生的声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事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产生的声音的动力传输链。
详细而言,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销长度实质上相同,且可有效降低产生的声音的动力传输链。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一步降低基于多角形振动产生的声音、且有效抑制运转时产生的声音的动力传输链及采用了该动力传输链的动力传输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