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5904.3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新屋敷昌孝;藤原雅之;前田仁史;船桥淳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对多个方形电池加压并保持它们的电 池组。
背景技术
一种借助分离片层叠多个电极板、且组合多个收容并密封 于层压片式的外壳构件中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而成的电池组,由 于其具有较大的容量,并且具有良好的高速特性,因此,可用 于机器人、电车、备用电源等。
上述那样的层压式方形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电极板会 产生膨胀以及收缩。当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正极活性物 质层内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内的导电性降低,因此内部电阻上 升,产生电池容量降低、循环特性恶化。因此,为了避免电极 板之间的距离增加,优选在层叠方形锂离子电池而成的电池组 中,预先从外部对各电池施加压力。
在专利文献1~3中,借助平板或隔离件沿厚度方向层叠上 述那样的层压式方形锂离子电池,在层叠后的电池两端设置束 缚板,用带子或者连结杆紧固该束缚板,从而按压各电池。
但是,在利用这种方法按压各电池时,存在难以对各电池 施加均匀的压力的问题。特别是在电池的层叠数量较多时,产 生位于两端的电池与中心附近的电池易于发生上述的压力不均 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一部分电池中内部电阻上升,易于产生 电池容量降低、循环特性恶化。
另外,各电池在高速放电时会发热,但是在以往的电池组 构造中存在自各电池的散热不充分、电池温度上升、到达运转 上限温度而不能放电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4中,沿厚度方向层叠多个扁平型电池,在层 叠方向的两端设置1组散热器,通过使散热器与设置于其侧面 的1组固定平板相互接近,从而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来加压 电池。
在这样的电池组中也存在由于用两端的散热器按压各电 池,因此难以对各电池均匀地施压的问题。并且,也不能解决 自各电池散热不充分、电池温度上升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3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9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96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40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均匀地对各电池加压、并 且可以使各电池高效率地散热的方形电池的电池组。
本发明的电池组是沿厚度方向层叠多个方形电池而成的, 其特征在于,在各电池之间设置2张平板,使该2张平板向相互 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各电池加压。
在本发明中,在各电池间设置2张平板,使该2张平板向相 互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各电池加压。因此,可以在大致相 同的条件下对各电池加压,从而可以均匀地对各电池加压。另 外,由于使配置于各电池之间的2张平板向分离的方向移动, 因此能在2张平板之间形成空间。因此,可以从该空间部分散 热,从而可以高效率地从各电池散热。
另外,在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与各电池的 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夹着各电池地设置相对的一对架构件, 该一对架构件具有沿各电池的层叠方向延伸的相对面,在上述 相对面上分别设置可插入到各电池之间的上述2张平板之间的 楔形隔离件,缩小一对架构件之间的间隔,从而使隔离件进入 到2张平板之间的里侧,使该2张平板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 对各电池加压。
楔形隔离件只要具有能通过使隔离件的前端部进入到2张 平板之间的里侧而使2张平板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的形状即 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楔形隔离件,可以举出例如三角柱 形状的隔离件。
通过使用上述一对架构件来构成本发明的电池组,可以对 各电池加压且夹持并保持各电池。即,通过使2张平板向相互 分离的方向移动,可以在相邻的平板之间对各电池加压且夹持 各电池。
在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缩小一对架构件 之间的间隔,使隔离件进入到2张平板的里侧。作为缩小一对 架构件之间的间隔的方法,可以举出通过在一对架构件之间设 置多个连结杆,拧紧设置在该连结杆的至少一端上的螺栓来缩 小一对架构件之间的间隔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