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道内插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5577.1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刘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长威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内插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道内插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ime Domain Synchronou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TDS-OFDM)系统或者传统的OFDM系统中的信道内插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TDS-OFDM或者传统的OFDM系统的移动接收中,信道的特征是快衰落的并且是时变的。传统的信道估计给予的我们只是给定时间间隔上的信道估计。更特别地,在TDS-OFDM系统中,基于伪噪声(Pseudo Noise,PN)的信道估计(Channel Estimation,CE)给予我们的仅仅是伪噪声部分的信道估计,以此代替数据部分的信道估计。在传统的基于导频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中,通常在整个信道帧中只得到单个信道估计。移动接收需要对不同的数据部分采取不同的信道估计。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不能达到子帧级别的信道估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信道内插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能达到子帧级别的信道估计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信道内插的方法,应用于OFDM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在大量的帧中至少把一个帧细分成节段;利用至少两个已知的量对相应的信道估计进行内插处理。
其中,进一步包括细分部分有一个相关联的加权。
其中,所述的至少两个已知的量与保护间隔相关联。
其中,至少两个已知量与相邻符号相关联。
其中,所述的OFDM系统包含TDS-OFDM系统。
其中,所述的细分部分为将一个帧分割成相等长度的段。
其中,所述的细分部分将一个帧分割成4段或8段。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接收机,应用于OFDM系统,包括:在大量的帧中至少把一个帧细分成节段的单元;利用至少两个已知的量对相应的信道估计进行处理的单元。
其中,进一步包括细分部分有一个相关联的加权。
其中,所述的至少两个已知的量与保护间隔相关联。
其中,至少两个已知量与相邻符号相关联。
其中,所述的OFDM系统包含TDS-OFDM系统。
其中,被细分成节段的帧由相等长度的段组成。
其中,被细分成节段的帧由4段或8段组成
上述技术方案仅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大量的帧中至少把一个帧细分成节段,并利用至少两个已知的量内插相应的信道估计,使得信道估计达到子帧级别,获得更准确的信道估计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TDS-OFDM帧结构以及相应的信道估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与图1相关的一种线性内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OFDM帧结构以及相应的信道估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与图3相关的一种线性内插的示意图;
图5是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细节之前,应该注意到的是具体实施例存在于方法步骤和装置部件的组合之中,它涉及到利用已知的内插方法在子帧级别进行信道估计。因此,在图中用常用符号给出了装置部件和方法步骤,并详细描述了那些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细节,以免对这些细节产生误解,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明白,并从中收益。
在本说明书中,相关的术语,例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以及相似的术语,可能会单独使用,以区别不同的实体或处理,并不表示必须需要或暗示这些实体或处理之间的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由…..组成”,或是任何与之相关的其他变形,意指包含非排它的结果。所以,由一系列基本单元组成的处理、方法、文章或装置不仅仅包含那些已经指明了的基本单元,也可能包含其它的基本单元,虽然这些单元没有明确列在或属于上述的处理、方法、文章或装置。被“包括”所引述的基本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不排除在由基本单元构成的处理、方法、文字或装置中存在另外相同的基本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