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搅拌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3998.0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元斌 |
主分类号: | B28C5/14 | 分类号: | B28C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000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搅拌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搅拌机,尤其是将多种新拌混凝土进行再搅拌加工后生 成新若干种类混凝土的搅拌机。
技术背景:
目前,常见的建筑墙体等构件的材料,大都采用均一材料建造,譬如单一材 质的块料墙体、混凝土墙体等,但此类建筑构件,均需满足满足强度要求和构造 要求两个主要指标,常发生为满足构造要求而加大构件截面的情况,造成不必要 的浪费。
发明内容:
1、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搅拌机,该机能将原有的几种混凝土进行掺和,形 成更多种类的混凝土,用该机制造的混凝土建造墙体等建筑构件,能形成材质 渐变的构件截面,能充分利用材料性能,节约建造成本。
2、本发明的搅拌机,由机架、动力系统、料斗、料筒、铰(轴)刀、软管 六部分组成(图1、2),能将几种原料(不同强度、性能,下同)生成较小级差 (或性能渐变)的混凝土。该搅拌机,是将软管、料筒、料斗、铰(轴)刀、 动力系统依次顺序连接并安装在机架上形成。
该机设若干料斗、料筒,将各原料分别倒进料斗(本发明以三料斗、五料 筒型机为例)A、B、C中,设A斗内的强度为A,B斗内的强度为B,C斗内的强 度为C,经该机搅拌后分别产生强度为A、AB、B、BC、C五种混凝土,并可根据 需要进一步细化;依次将新生的混凝土注入模板内,可形成材质渐变的构件截 面。
本发明所谓的原料,是指经普通搅拌机拌制好的混凝土;所谓新生混凝土, 是指经本发明搅拌机再加工后产生的混凝土。
机架:
机架是一刚性平面托架,其上安装动力系统、料斗、料筒、铰(轴)刀、软管, 其下安装与基座或其他设备连接的配件或其他设施。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是该机的动力、传输、变速等设施的统称,设置在机架的后端,由电 机、变速齿轮、传动齿轮等构件组成,它是搅拌机的能源,是将电机动力变速 后分别传给各铰刀轴的部件。
软管:
软管是输出混凝土的柔性管道,管径与料筒相匹配,设在机架的前端。
料斗:
料斗是用刚性材料制成的盛装原料的盒状容器,安装在机架中部,位于动力系 统之前、料筒之后,前侧壁开大圆形孔与料筒连接,后侧壁开小圆形孔供搅刀 轴穿过,在底部设与铰刀相吻合的半圆形凹槽,以提高铰刀推动’原料’的效 率和便于集中混凝土、清洗料斗。
料筒:料筒是用刚性材料制成的圆筒,安装在机架中部,位于料斗之前、软管 之后,在其筒内悬插着铰刀,它是对原料进行掺合及再搅拌的容器,也是输出 新生混凝土的通道,料筒分进料筒、搅拌筒、出料筒。
进料筒,是水平安装在机架后端的圆筒,后端连接连接料斗的圆筒,前端 连接搅拌槽,它将原料导入搅拌筒。
搅拌筒,是设置在进料筒前端的半圆形(或小半圆)筒体,筒外面朝下, 筒内面朝上,若干个半圆筒面(筒内面)相连形成多个筒内面组成的曲(凹) 面板,在该曲面板的四周边加设竖直壁板(前后两壁有圆孔)后,构成可以使 混凝土由后向前流动的搅拌槽;两相邻的内筒面的相交接部位,形成向上凸(锐 角)的分界线,能将进来的混凝土分舱(每个搅拌筒相当于船的一个格舱),也 利于机械的清洗,同时增加了铰刀对混凝土的推力和有效性,可还避免混凝土 在槽底粘滞;搅拌槽壁板的前壁板上开设与出料筒相吻合的圆孔,后壁板为多 块平板组成的曲面板,后壁板上开有与进料筒或铰刀轴相吻合的圆孔。两进料 筒之间的搅拌筒的后壁板由两块平板构成,做成向前有一定角度的竖立曲板, 以利于原料向前流动和避免粘滞;在铰刀(推进铰刀)紧靠后壁装的情况下, 两进料筒之间的后壁板也可以做成直竖板(图3)。
搅拌槽中相邻的两搅拌筒功用不同;联通进料筒的搅拌筒,其中的原料经 搅拌后会流向旁边,它利用筒壁将流出的原料分离,该筒称为离散搅拌筒;两 离散搅拌筒之间的搅拌筒,能将两边流进的原料聚拢在一起,该筒称为聚拢搅 拌筒。
出料筒,是设置在搅拌筒前端的圆筒,向软管输出新生混凝土。
铰(轴)刀:
铰(轴)刀是对铰刀和刀轴的统称,铰刀固定安装在刀轴上,刀轴将动力 系统传来的转动能传给铰刀,铰刀作用于混凝土,或使混凝土向前流动,或使 混凝土偏离轴心,或将混凝土其压向轴心,各有功用,(图4、5)。
刀轴,是一刚性的圆柱形杆件,用以承托、安装铰刀,后端端与动力系统连 接,并将动力传给铰刀,穿过料斗插(悬挑)进料各料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元斌,未经孙元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3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控制的进风压缩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备磁性海泡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