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存储装置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3731.1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钟翊仁;黄钲棋;黄兆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装置 球面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提高光存储装置的数据记录质量与/或数据再现(reproduction)质量,特别关于光存储装置(例如,光驱)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作为记录数字数据的记录介质已被广泛使用。随着对光盘存储容量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光盘(例如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蓝光光盘BD(Blu-ray discs)与高清晰数字多功能光盘HD-DVD(high density digital versatile discs)能够提供较大数据存储容量,因此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此外,为提供更大数据存储容量,已开发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蓝光光盘与多层高清晰数字多功能光盘。
光盘的数据记录与数据再现是通过光学读写头OPU(optical pickup unit)发出激光束至光盘的记录层来实现。即,激光束聚焦至记录层并且在记录层上形成光斑。在光学读写头中,激光束由激光光源(例如激光二极管)发出,透过分光镜(beam splitter)进入物镜,并且由物镜聚焦,从而在光盘记录层上形成所需要的光斑。因此,聚焦于光盘记录层上的光斑的质量主导光驱的总体性能。例如,当球面像差发生时,由光学读写头检测到的激光光斑的图像可能是模糊的以及不可识别的。补偿光存储装置的球面像差尤为重要,否则,数据记录与/或数据再现质量可能由于球面像差而恶化。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存储装置出现球面像差而导致数据记录与/或数据再现质量恶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存储装置球面像差补偿方法,以提高数据记录与/或数据再现的质量。
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其提供一种光存储装置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包含:得到第一球面像差补偿值作为第一参考值,第一球面像差补偿值是对应于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第一轨道位置;得到第二球面像差补偿值作为第二参考值,第二球面像差补偿值是对应于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第二轨道位置;以及依据第一参考值与第二参考值得到第三球面像差补偿值,第三球面像差补偿值是对应于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第三轨道位置。
依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其提供一种光存储装置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包含:依据预设球面像差补偿值操作光存储装置,并检查反射信号的信号质量以产生检查结果,其中反射信号是通过光存储装置由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特定轨道位置读出;当检查结果满足预设标准时,利用预设球面像差补偿值作为目标球面像差补偿值,其中目标球面像差补偿值对应于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特定轨道位置;以及当检查结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在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特定轨道位置进行球面像差修正,以得到目标球面像差补偿值。
本发明提供的光存储装置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通过在光存储介质的记录层的特定轨道位置提供适当的球面像差补偿值,能够补偿光存储装置的球面像差,提高数据记录与/或数据再现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球面像差补偿功能的光存储装置的简化方块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的延续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5的延续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球面像差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图7的延续图。
图9为图7的延续图。
图10为确定依据本发明图7-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球面像差补偿值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是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3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