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注用喷嘴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1160.8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1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一郎;佐藤幸雄;酒井洋晃;大泉纯一;铃木信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B01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注用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尿等的检测体和水、试剂等的液体的分注用喷嘴头。
背景技术
分注用喷嘴头是与分注装置结合,并以吸引、排出液体为目的而使用的产品,一般其形状是壳体部为圆筒状而下部前端部为圆锥台形状且尖细。
在这种形状中,存在喷嘴头彼此构成笋状双层刺扎(二重刺し)的情况,会妨碍喷嘴头的自动填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8966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具有将止动部的外径做得比开口的内径大的产品。
但是,在血液、尿等试样的分析中,要求提高分析精度,有必要吸引排出准确量的液体试样或试剂。
如上所述,分注用喷嘴头的下部前端部为圆锥台形状且尖细。因此,容易发生因流路阻力引起的液体的紊乱,这被认为是吸引排出准确量的液体试样等的阻碍的主要原因。
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可防止分注用喷嘴头彼此构成笋状双层刺扎,但并未考察和研究有关喷嘴头的下部前端部的流路阻力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防止分注用喷嘴头彼此构成笋状双层刺扎的同时减少在吸引、排出液体时的液体的流路阻力,并提高了控制精度、分注精度的分注用喷嘴头。
本发明的分注用喷嘴头具备:具有插入分注装置的开口部的上端部;与上端部结合并存放液体试样、液体试剂的壳体部;以及与壳体部结合,并具有吸引排出液体试样、液体试剂的开口部的前端部。并且,上端部的内径比壳体部的外径小,前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有:从与壳体部的边界部向分注用喷嘴头的外部方向弯曲的上部曲面;以及与该上部曲面连续并向上述分注用喷嘴头的内部方向弯曲的下部曲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分注用喷嘴头中,上述上端部的内径比上述壳体部的外径小,上述前端部的内面形成有至少从与上述壳体部的边界部向吸引排出液体试样、液体试剂的开口部延长的多个整流棱。
另外,在本发明的分注用喷嘴头中,上述上端部具有:具有比上述分注装置的外径大的内径的渣退让部、以及具有比该渣退让部的内径小的内径并插入固定上述分注装置的吻合部,上述上端部的内径比上述壳体部的外径小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可防止分注用喷嘴头彼此构成笋状双层刺扎的同时,可减少在吸引、排出液体时的液体的流路阻力,并提高控制精度、分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安装在喷嘴头安装部上的状态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的上端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的壳体部的下部和前端开口部的边界部分上的内部形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的壳体部的下部和前端开口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壳体部和前端开口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
1-分注装置喷嘴头安装部,2-喷嘴头,2-1-液体,3-喷嘴头上端部,
4-喷嘴头壳体部,5-喷嘴头前端开口部,6-渣退让部,7-吻合部,
8-材料注入口,9-渣,11-上部曲面,12-下部曲面,13-边界部,
15-整流棱,17、20-喷嘴头厚度,19-前端开口直径,21-相同直径开口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2安装在分注装置喷嘴头安装部1上并吸引了液体2-1的状态的图。另外,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2的剖视图。并且,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2的上端部的剖视图。
在图1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嘴头2具备:插入固定分注装置喷嘴头安装部1的上端部3、吸引并保持液体的壳体部4、以及吸引排出液体的前端开口部5。
对于将分注装置喷嘴头安装部1插入到喷嘴头2来说,如图3所示,上端部3做成形成有渣退让部6的结构。
在喷嘴头2的注射模塑成形时产生的塑料渣9,在大多数情况下附着在注射模塑成形时使用的材料注入口8附近。
因此,在将分注装置喷嘴头安装部1插入到上端部3上时,如果被该喷嘴头安装部1切削,则在吻合部7,渣被夹在喷嘴头安装部1与喷嘴头2的内表面之间。这种场合,不仅损害喷嘴头2内部的气密性,还使喷嘴头安装部1向喷嘴头2的固定性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1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更换光阻过滤器的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通过溅射沉积涂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