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耐热不饱和聚酯电工塑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3978.5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刘庆;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K13/04;C08K7/14;C08K3/22;C08K5/3492;B29B9/02;B29C47/92;H01B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耐热 不饱和 聚酯 电工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绝缘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耐热不饱和聚酯电工塑料。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塑料以其优异的机械电气性能在电器行业中广泛应用,随着电子电器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电器产品的环保无害化、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相应的对用于制造电器绝缘结构件的材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耐热性、耐燃性、和稳定性方面要求很高。如欧盟发布的“关于在电器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欧盟第2002/95/EC号指令,简称RoHS指令)”。根据该指令,自2006年7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器电子设备必须禁止使用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等重金属以及多溴二苯醚(PBDE)和多溴联苯(PBB)等有害物质。根据这一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于2007年3月1日颁布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对上述6种有害元素有所限制。但原有的不饱和聚酯塑料已不能满足这些新的技术要求,需要通过合成和改性来提高其性能才能适应电子电器发展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制备一种环保型耐热不饱和聚酯电工塑料。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型耐热聚酯电工塑料,由包括亚胺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固化体系、增强纤维材料和阻燃剂体系及其他助剂组成。所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25~40重量份,所述的交联体系重量份为8~15,增强纤维材料重量份为15-25,所述的阻燃剂体系重量份为25~40,所述的其他助剂重量份为2-8。
所述的亚胺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用无铅催化剂由二元醇和含亚胺结构的二元酸及不饱和的二元酸(酸酐)缩聚而成的线形高分子化合物。在分子主链中含有耐热的亚胺基团、酯基和不饱和双键,软化点95~120℃,酸值6~12mgKOH,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式中:R=0。
所述的交联体系为苯二甲酸二丙烯酯预聚体与双马来酰亚胺按1∶0.2~1比例配合。
所述的增强纤维材料为无碱玻璃纤维10~20重量份和短切尼龙纤维5~10重量份组成,纤维长度5~10mm。
所述的阻燃剂体系由偶联剂处理的高纯氢氧化镁10~20重量份、高纯氢氧化铝10~20重量份和三聚氰胺5~15重量份组成,细度≥300目。
还包括其他助剂重量份为2-8,所述其他助剂为引发剂、脱模剂、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环保型耐热聚酯电工塑料的制备方法:
(1)亚胺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份25~40份,苯二甲酸二丙烯酯预聚体重量份5~10份;双马来酰亚胺重量份1~5份,无碱玻璃纤维重量份10~20份;短切尼龙纤维重量份5~10份;氢氧化镁重量份10~20份;氢氧化铝重量份10~20份;三聚氰胺重量份5~15份;其他助剂重量份2~8份;所述其他助剂为引发剂、脱模剂、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2)将上述物料称量好后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送入双螺杆混炼挤出机熔融混炼,料筒温度控制在90~110℃。混炼好后进入单螺杆挤出造粒机挤出和热切造粒;然后经冷却、筛分、批混、磁选和包装即得环保型耐热聚酯电工塑料。
本发明制得的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电气性能,耐热阻燃,同时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新型电子电器控制标准。该塑料可应用于家电控制器件、电子继电器、温控器、电连接器端子等电工电子产品上,可充分满足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亚胺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30重量份,苯二甲酸二丙烯酯预聚体5重量份;双马来酰亚胺5重量份,无碱玻璃纤维20重量份;短切尼龙纤维5重量份;氢氧化镁15重量份;氢氧化铝10重量份;三聚氰胺5重量份;过氧化叔丁酯1.5重量份;硬酯酸锌2重量份;碳黑1.5重量份。将上述物料称量好后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送入双螺杆混炼挤出机熔融混炼,料筒温度控制在90~110℃。混炼好后进入单螺杆挤出造粒机挤出和热切造粒;然后经冷却、筛分、批混、磁选和包装即得环保型耐热聚酯电工塑料。其性能指标见表1。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工学院,未经桂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3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