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2992.3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2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江;雷振生;刘波;托合提热吉甫·吐尔逊;雷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D91/04;A01C1/00;A01C1/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欧 咏 |
地址: | 830011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年生 草本植物 幼苗 人工 培育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尤其是干旱区特有植物,特别适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广袤的干旱区戈壁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绿洲-沙漠过渡带现存有一定面积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刺,它富含蛋白质,是一种优良牧草,成为骆驼、羊、鼠类的天然饲料。由于骆驼刺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的特点,建立以骆驼刺为主的灌草植被,对于防风固沙、发展畜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疆南疆和吐、善、托的部分地区,为了改善贫困,也在不断的扩大骆驼刺种植面积,以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人工或人工促天然的方法,加速受损骆驼刺植被的修复,扩大骆驼刺的自然分布面积,也是科技工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与关注的课题。基于物种的属性,骆驼刺的营养繁殖主要靠地茎,种子繁殖十分困难,特别在自然条件下繁殖率极低,为了解决人工培育中的种子发芽难,幼苗的成活率、保苗率低的难题,本发明集成了干旱区特有植物的育种育苗技术,使其得到全过程的改进与完善,率先为本地区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作出了科学示范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人工培育中的种子发芽难,幼苗成活率、保苗率低的问题;与同等苗木人工培育技术相比,节约用水30%,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的技术方法,包括后熟采种、低温储藏、种子破壁、适时播种及引沟灌溉的技术步骤,育苗时可分步实施:
后熟采种:成熟的种子不宜过早采摘,需经后熟期与低温期;最佳采摘时间是每年的11月中下旬,要求种荚出种率在50-60%,颗粒重5.8-6.5克时,实施采摘;采摘用剪取果枝的方法,果枝晒干,人工搓擦,除去枝叶、种壳、杂质即可;
低温储藏:种子装布袋,放在4℃低温的干燥环境中或低温箱储藏,使种子不易失活、霉烂;
种子破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种子破壁,发芽率基本无差异,即种子快速破壁法或种子热水破壁法;
种子快速破壁法:采用浓度为95%的硫酸溶液浸泡,搅动5-20分钟时即可移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在23-27℃的环境中保持22-26小时即可播种待用;
种子热水破壁法:采用40℃的热水破壁,时间46-48小时;种子用60℃的热水破壁,时间10-12小时;用80℃的热水破壁,时间8-10分钟;用90℃的热水破壁,时间2.5-3.5分钟;
适时播种:每年6月上旬为适时播种期,平均气温达28-32℃、地温在38-42℃时;播种采用开沟条播,易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成活;
引沟灌溉:引沟灌溉使水慢慢地渗透,苗根部保持湿润;种子萌发期灌水量每天保持在25-32立方米/亩;苗后20天,间隔为两天一次,灌溉量保持18-23立方米/亩;苗后40天,间隔为每周一次,灌溉量保持在40-47立方米/亩。
所述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的技术方法,条播开沟的沟长450-550厘米、宽5-15厘米、深4-8厘米,种子均播置沟内,耙平即可。
所述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的技术方法,采用引沟灌溉可节约用水30%,使幼苗的成活率保持在80-96%,越冬保苗率保持在75-85%。
本发明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刺幼苗的人工培育技术方法,解决了种子的发芽难,幼苗的成活和保苗率低技术难题,同时验证了种子快速破壁的硫酸处置或种子水处置时温度与时间的速成关系,使该技术更加简单易行;在同等条件下与其它苗木培育方法相比,节约用水30%,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效果,为优化生态环境,为荒漠-绿洲过渡带骆驼刺植被的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彰显技术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硫酸破壁法:
采种:骆驼刺种子的采摘时间为每年的11月中下旬,当种荚出种率在50%,千粒重高达6.3克时实施采摘;采摘采用剪取果枝的方法,果枝晾晒,人工搓擦,除去枝叶、种壳等。
储藏:种子装布袋,4℃低温干燥或电冰箱储存不易失活。
种子破壁:将种子放入玻璃容器中,倒入95%的硫酸液,使之浸泡,加盖5分钟后玻璃棒搅动,然后再加盖15分钟,撤除剩余的硫酸,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将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25℃的环境中保持24小时待用。
播种:每年6月上旬为播种时间,平均气温30℃、地温40℃;播种开沟的沟长500厘米、宽10厘米、深5厘米,将处理过的种子搅拌上干沙土后,均匀地撒在播种沟内,然后薄撒一层0.5厘米干沙层覆盖种子,耙平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9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台阶和窄面台阶测试用游标高度尺
- 下一篇:多通道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