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晃电智能交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2005.X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3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47/00 | 分类号: | H01H4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晃电 智能 交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械智能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晃电的智能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所谓“晃电”即雷击、短路、双电源切换、某种瞬时性故障和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引起电压具有很大幅度波动的现象。电压的波动范围在零电压到最大电压值之间。电压波动的时间很短,一般在0.7到1秒钟之间。以上两点是“晃电”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晃电”使正常的电压值在一瞬间降得很低,小于接触器线圈的吸合电压(0.8Un),使接触器的主触头释放,常闭辅助触头闭合,常开辅助触头断开,造成电动机停机甩负荷。目前,抗晃电的方法主要可归结为四类:
(1)应用断电延时继电器、电机再起动器。通过时序关系,使接触器的主触头在晃电结束后重新吸合(晃电期间断开),实现电机再起动。这种防晃电方法的特点是在晃电发生期间主触头断开,电压恢复后电机重起动,电机重起动产生的冲击电流大,控制回路原理复杂,而且电机再起动器的成本很高。
(2)采用储能延时元件,对接触器的线圈在晃电期间继续提供能量,保证主触头的吸合。这种防晃电方式有选型不灵活、选择范围小、增加了控制线路的复杂程度等缺点。
(3)延时锁扣头装置,在接触器吸合后线圈转入省电模式,而靠锁扣头锁扣作用保持主触头的接通状态。在晃电发生时接触器主触头不断开,在进行了正常的停机操作后主触头才断开。但是这种锁扣头只能与专门设计的特殊接触器配合使用,并且由锁扣头锁定的主触头在断电的情况下断开需要独立的电源,在大于170A的接触器时,并没有与之配套的锁扣装置。
(4)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成本高、线路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晃电事故发生时“自保持”、不发生晃电事故时正常分断的功能,并具有宽电压工作范围、交直流通用的智能控制模块,实现了体积小、寿命高、工作可靠、可通信、抗晃电等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晃电智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大功率整流电路D,采样电路E,dU/dt检测电路Z,大功率开关管A、B,光耦隔离器F、G,开关管T,储能器V,反激式拓扑电路StackFETTM,高频变压器S,单片机系统P,通信模块Q,光电耦合器件的电源U及接触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功率整流电路D的输入端[1]、[2]接电源,输出端分别并接采样电路E和dU/dt检测电路Z,所述的dU/dt检测电路Z的正端接大功率开关管A的输入端,所述的大功率开关管A输出端与大功率开关管B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大功率开关管A、B分别接有光耦隔离器F、G,所述的大功率开关管A、B之间还依次并接有电磁线圈C和开关管T,开关管T的另一端接储能器V,所述的高频变压器S的一路供电输出端的一端与储能器V的另一端、电磁线圈C的另一端和dU/dt检测电路Z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大功率开关管B的输入端相连接,形成高压起动回路和低压保持回路,高电压起动回路由所述的大功率开关管A导通形成回路;低电压保持回路由所述的大功率开关管B导通形成;
所述的反激式拓扑电路StackFETTM由π型滤波器H,LinkSwitch-TN芯片M,MOSFET功率管L,分压稳压电路I、J和缓冲与钳位电路K组成;其并接在dU/dt检测电路Z的两端,依次将π型滤波器H与分压稳压电路I、J组成的串连电路,缓冲与钳位电路K、MOSFET功率管L、LinkSwitch-TN芯片M组成的串连电路并联;所述的MOSFET功率管L的一个输入端接在分压稳压电路I、J之间;所述的缓冲与钳位电路K的两端与高频变压器S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高频变压器S具有四路相互独立的输出电源,分别为单片机系统P,通信模块Q,光电耦合器件的电源U及上述的低压保持回路供电;所述的光电耦合器件的电源U的输入端接有反馈电路N,其将采集的电信号反馈给LinkSwitch-TN芯片M,从而构成稳定的直流电源;
所述的接触器本体可以采用整块钢结构的铁心,而且无须在铁心端面安装分磁环;其电磁线圈C一端接在大功率开关管A、B之间,另一端与dU/dt检测电路Z的负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2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离子蚀刻方法
- 下一篇:铝电解电容器铝箔预刺孔防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