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水用反应沉淀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1519.3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鹰;檀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海恒水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反应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行业,特别是涉及一种净水器用反应沉淀器。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构成健康的必需元素。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污染范围在扩大,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过滤净水装置,其絮凝池和沉淀池一般分离设置不仅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不利于维护;此外在絮凝过程中因速度梯度产生较大突变,故絮凝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用反应沉淀器,该装置不仅絮凝效果好,效率高,而且把絮凝池和沉淀池合建成一体,占地小,维护方便。
本发明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包括筒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容器下部空腔的周部上设有外反应盘管和与外反应盘管相通的内反应盘管,所述外反应盘管和内反应盘管底侧设有排污管,所述筒状容器空腔下部的中部设有沉淀物收集排出管道,所述筒状容器空腔中上部设有絮凝装置,所述筒状容器空腔上端部设有与絮凝装置排出端相通的出水管。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采用内外两层螺旋式反应盘管,避免在絮凝过程中速度梯度G值产生较大突变而破坏絮凝效果,有利于延长絮凝过程,提高了絮凝反应效果,此外由于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成一体,结构紧凑,所以减少占地面积,产水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K向视图。
图中,1-筒状容器、2-絮凝上盖板、3-絮凝球、4-絮凝下盖板、5-排气管、6-进水管、7-外反应盘管、8-锥形状裙部、9-环形吸泥排污管、10-排污口、11-内反应盘管、12-扶梯、13-取料口、14-添料口、15-出水管、16-清水配水盘、17-喇叭状收集口、18-插管、19-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净水用反应沉淀器,包括筒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容器下部空腔的周部上设有外反应盘管和与外反应盘管相通的内反应盘管,所述外反应盘管和内反应盘管底侧设有排污口,所述筒状容器空腔下部的中部设有沉淀物收集排出管道,所述筒状容器空腔中上部设有絮凝装置,所述筒状容器上端部设有与絮凝装置排出端相通的出水管。
为了提高反应效果,所述的的内外反应盘管由螺旋状管构成,所述螺旋状管上从纵向插接有贯穿各层水管的中间插管以及沿水流走向间隔布设的格栅。
为了方便排污,上述的沉淀物收集排出管道的上端部设有开口朝上以利于收集污物的喇叭状收集口,下部设有呈锥形状的裙部,所述锥形裙部内腔与伸出筒状容器体的另一排污管相连接,所述环形吸泥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通孔。所述的排污管上设有安全阀。
为了达到更好的澄清,上述的过滤装置由絮凝上盖板和絮凝下盖板和设在絮凝上盖板与絮凝下盖板之间的絮凝球构成。
为了使出水效果更加均匀,上述絮凝装置与出水管间设有清水配水盘。
为了去除水中所含气体,减小系统压力,所述的外反应盘管的进水端外接有伸出筒状容器的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旁通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延伸高度高于过滤器反冲洗管最高点400mm以上。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所述的筒状容器设有取料口、添料口和扶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含有混凝剂混合的预处理水由进水管6进入外反应盘管7螺旋至下絮凝反应后,由底部出口流入内反应盘管11,水流由下而上进行充分絮凝反应后形成矾花,其中在内外反应盘管7、11中纵向设有圆形垂直插管18及格栅19,使预处理水在盘管内绕过圆形插管18时形成卡门涡街现象,使颗粒充分接触碰撞,又不致使已形成的较大颗粒破碎,提高了絮凝效果;预处理水在经过内外两层反应盘管7、11絮凝反应后上升流入沉淀澄清区,水中的絮凝颗粒等污物由于重力作用通过喇叭状收集口17进行沉淀浓缩成泥渣,经环形吸泥排污管9定期排出,从而达到沉淀澄清的目的;在沉淀区发生沉淀澄清后,水上升流过絮凝球区域,进一步絮凝沉淀之后,水通过清水配水盘16配水,由出水管15流出。
本发明结构紧凑,节省混合剂使用量,絮凝反应效果好,反应时间短,提高产水量,具有小阻力,高效率的特点,推广应用价值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海恒水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海恒水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