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气柜密封油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0096.3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程杰;钱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B1/02 | 分类号: | F17B1/02;F17B1/24;F16L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式气柜 密封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般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式气柜密封油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干式气柜是用于储存低压气体的。目前在中国有4种类型的干式气柜,威金斯型、可隆型、曼型和新型。其中,威金斯型是采用橡胶皮囊,它本身就是密封介质,不需要液体介质进行密封;可隆型的密封介质是干润滑油;而曼型和新型的密封介质采用是稀润滑油。
在干式气柜中,采用稀润滑油做密封介质进行密封的气柜,因密封性能好而普遍受欢迎,而其中的新型气柜因又具有可隆型柜圆筒型外壳的特点,承受较高的气压而倍加青睐,同时又具有曼型柜稀润滑油能密封性能好。目前这种新型气柜在中国发展势头非常快,其气体储存压力达到15kPa,容积达到30万m3,大有在干式气柜中独占鳌头之势。但是,这种稀润滑油密封的气柜目前有一个最大的弊病——预备油箱溢流的飞溅。密封油油从预备油箱溢流口飞溅下来后,活塞上到处是密封油,它造成昂贵的密封油浪费,而且密封油很滑容易造成操作人员滑倒事故,同时飞溅的密封油还会使活塞上的仪器仪表受污染而影响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干式气柜密封油循环装置,本发明包括油泵站和密封油溢流系统,密封油上升管的两阀门之间安装的三通与油橡胶软管的上部固定接头相连,上部固定接头安装在管道支撑架上,油橡胶软管放置在收线器内,收线器放置在气柜活塞环形梁上,油橡胶软管的出口在活塞油沟内。
通过这个循环装置,就是采用向活塞直接注油来杜绝密封油飞溅。从而避免了避免了滑倒事故,避免了仪器仪表的污染、同时也降低了对煤气柜的制作精度,降低了煤气柜的建造成本。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煤气柜的竞争能力。
通过这个循环装置,取消传统上的密封油溢流,不需要以往的传统的油泵站,只要油泵的输出能力许可,一个或两个油泵站就行了,从而节省原始成本和运行成本。本系统的油泵站是真正意义上的密封油输送站。但为安全和生产备用,原溢流仍保留,可以在耐油橡胶软管检修与更换时使用。
本发明的效果显著,通过本循环系统,解决了气柜内密封油的飞溅,减少油泵站的台数,节省原始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密封油循环系统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装置示意图。
图中,件1是油泵站;件2是上升管;件3是密封装置;件4是活塞油沟;件5是收线器;件6是耐油橡胶软管;件7是阀门;件8是阀门;件9是预备油箱;件10是密封油溢流口;件11是管道支撑架;件12是上部固定接头;件13是气柜活塞环形梁;件14是底部油沟。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这种方式的密封油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直接注油到活塞油沟,再从底部油沟到油泵站,将密封油加压送到预备油箱,
本发明的装置如图2所示:活塞油沟4内设置密封装置3,预备油箱9安装在气柜侧壁外的上方,油箱9的密封油溢流口10在气柜侧壁内,油箱9下方安装密封油上升管2,油泵站1入口与底部油沟14相连,出口与密封油上升管2相连,密封油上升管2的阀门7和阀门8之间安装的三通与油橡胶软管6的上部固定接头12相连,上部固定接头12安装在管道支撑架11上,油橡胶软管6放置在收线器5内,收线器5放置在气柜活塞环形梁13上,油橡胶软管6的出口在活塞油沟4内。
耐油橡胶软管6为铠装钢丝缠绕耐油橡胶软管,
打开阀门7和阀门8,从底部油沟14来的密封油通过油泵站1输送,经过上升管2,一部分油送到预备油箱9,其它的密封油通过耐油橡胶软管6进到活塞油沟4内,密封油再通过密封装置3的密封橡胶的缝隙流至底部油沟14内,这样,密封油完成了一个循环;当停电时,关闭阀门7,预备油箱9的密封油通过耐油橡胶软管6进到活塞油沟4内。
本发明通过直接向活塞油沟输送密封油,将原密封油溢流系统作为备用系统,既解决了气柜内密封油的飞溅,又减少油泵站的台数,节省原始成本和运行成本,提高安全性。同时原密封油溢流系统保留作备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强。可广泛应用在干式气柜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0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保护装置
- 下一篇:混凝土输送泵液压油高低压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