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蓄能通风采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972.0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卢军;孙斌辉;卢敬彦;赵娟;陈静;秦帆;徐灿;刘兵;胡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J2/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蓄能 通风 采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通风采暖技术,尤其是一种太阳能蓄能通风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便是建筑能耗的急剧上升。因此,在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例如此之大的建筑领域必须重视节能技术,并大力提倡生态建筑能源的概念,尽可能多地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实现建筑、能源、环境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建筑作为世界上最丰富、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资源——太阳能的利用技术,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目前,太阳能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太阳能具有不稳定性,在太阳辐射较强时会有剩余热量无法被有效利用,当太阳辐射较弱时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建筑物使用。而现有的大多数利用太阳能的技术,都需要消耗其它形式能源,才能使太阳能得到利用,因此,这些技术并不利于节约能源。CN101149166A公开了一种与建筑物外墙结合的太阳能集热储热系统,该系统可收集太阳能,并将热能传给太阳房,还可将多余热量存储在砖石墙壁中,供阴雨天或夜晚使用;但是该系统存在夏天隔热效果不好,吸热层吸收的热量将通过墙壁传入室内,使室内更热;冬天热量存储不够,不能有效对室内进行供暖。另外,该系统只能在有太阳能的时间运行,运行工况不够稳定,也无法实现间歇性通风采暖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无需消耗其他能源,蓄能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季节通风采暖的太阳能蓄能通风采暖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太阳能蓄能通风采暖系统,包括建筑物外墙体;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外墙体的外侧依次设有由保温隔热层、蓄热层和着有黑漆的铝板构成的蓄热墙;蓄热墙的外侧设有透明盖板,透明盖板与蓄热墙之间有空气夹层;在建筑物各楼层外墙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与空气夹层相通的带阀门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所述透明盖板上设有带阀门的盖板上风口和盖板下风口;所述蓄热层采用现有的相变蓄热材料。
所述空气夹层的厚度为0.08m~0.5m,可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做以调整。所述透明盖板上带阀门的盖板上风口和盖板下风口分别与各楼层蓄热墙上的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相对应并连通;或者所述盖板上风口与楼房顶层的通风口相通,盖板下风口与底层蓄热墙上的下通风口相对应并连通。
所述建筑物外墙体的顶部还设有太阳能蓄能通风道,所述太阳能蓄能通风道三面为由保温隔热层、蓄热层和着有黑漆的铝板构成的蓄热墙,外侧一面为透明盖板,透明盖板与三面蓄热墙围成蓄能通风道;通风道的下进风口与通风墙的空气夹层相通,或者与室内排风口相通;通风道的上排风口与大气相通,通风道的上排风口还设有阀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蓄热材料收集太阳能,采用相变蓄热材料特殊的吸热和放热功能,以及控制风口的阀门,不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就能实现通风和供暖的目的;具有节能环保、控制简单、结构美观的优点,而且,无不可再生能源损失,对室外空气无任何污染;
(2)本发明采用相变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可在白天进行蓄热,夜晚利用储存热量运行该系统,进行间歇式通风采暖,使全天都达到理想的通风和供暖效果;
(3)本发明控制方法简单,可以采用手动和自动的方式开启风口,通过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的控制策略来达到相应的控制效果;
(4)本发明结合多种太阳能建筑结构,安装拆卸灵活多样,可根据具体建筑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改造;
(5)本发明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太阳能蓄能通风采暖系统,是在建筑物外墙体1的外侧依次设有由保温隔热层2、蓄热层3和着有黑漆的铝板4构成的蓄热墙;蓄热墙的外侧设有透明盖板5,透明盖板5与蓄热墙之间有空气夹层6;空气夹层6的厚度(宽度)为0.08m~0.5m,如为0.08m、0.10m、0.2m或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