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9906.3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怀礼;蔚阳;吴幼权;唐雪;焦世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2F1/5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糖 丙烯酰胺 接枝 共聚 絮凝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的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特殊,含有活泼的-NH2和-OH,具有多种生物化学性质,而且在自然界的产量大。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物工程、医药、环保、食品、化妆品、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在许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作为污泥脱水剂、水处理絮凝剂和重金属捕集剂。
由于壳聚糖分子链上分布着许多羟基,氨基,还有一些N-乙酰氨基,它们会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由于氢键的作用,使甲壳素分子间存在着有序结构,分子链的刚性较大,结构致密,结晶度高,不溶于水和碱液。此外,壳聚糖分子量不够大,直接使用时存在处理效果不够好,成本高等缺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天然物质的应用。目前,对壳聚糖絮凝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使它易溶于水,增大其分子量,改变某些分子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絮凝性。
目前,有关壳聚糖和丙烯酰胺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存在所用原料品级高,操作步骤复杂,反应程度不高的缺点。一般,接枝共聚反应的程度高低用产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为参数,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越高,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高,原料的利用率越高。董晓巍在《水产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壳聚糖与丙烯酰胺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以食品级壳聚糖为原料,以三角烧瓶为反应器,产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都较低,分别为90%和14%左右。这可能是反应器皿仅有一个进料口,在进料同时不能够同时搅拌并通人保护气体,造成反应效果不佳。曹丽云等发表的论文“壳聚糖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同样存在产物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都不高的问题,在产物提纯时需要用砂芯漏斗进行过滤操作,增加了操作工艺。王萍等“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高分子絮凝剂研究”所用壳聚糖脱乙酰度在80%,在反应过程中预先配制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0.1mol/L,产物提纯时需要调解pH值,这都增加了工艺步骤,费时费力。中国专利CN1654497公开了一种“壳聚糖接枝三元共聚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它采用壳聚糖、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为原料合成三元聚合物,所述方法添加了阳离子单体为原料,采用的引发剂为过氧化类或过硫酸盐类。并且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分散反应体系,因而对产物的分离提纯造成困难。如不将产物中的杂质去除干净,可能对产物的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壳聚糖分子作为絮凝剂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现有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制备方法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制备时间短,成本低的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以壳聚糖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氮气的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反应。具体的步骤和反应条件如下:
(1)加原料并搅拌溶解
在带有搅拌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壳聚糖,并加入1%的醋酸溶液,搅拌至壳聚糖溶解后,加入丙烯酰胺单体,控制反应物的总浓度为反应体系的7%-15%,反应物质量比m(壳聚糖)∶m(丙烯酰胺)为1∶4到1∶8之间;
(2)加引发剂引发反应
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40-60℃后,向三颈瓶中通氮气除尽氧气,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引发剂硝酸铈铵,控制它的质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04%-0.1%;
(3)进行反应
密闭反应器皿,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40-60℃,反应3-4h;
(4)结束反应
反应到预定时间后,用冷水冲洗三颈瓶的外壁,使聚合反应终止;
(5)产物提纯及烘干造粒
将反应器皿中的产物倒入丙酮溶液中搅拌,此时有白色沉淀析出。用乙醇、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体积比为7∶3)分别浸泡白色沉淀12h,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及均聚物;然后真空下80℃干燥到恒重、研磨成小颗粒。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反应原料和试剂廉价易得,制备步骤简单易行,反应时间较短,效率高,产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
2、产物的絮凝效果好,由于该合成反应将活性基团-CONH2,-NH2引入壳聚糖分子链中,具有吸附作用。支链的增加又使壳聚糖的“网捕”作用加强,这都促使壳聚糖分子比改性前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高岭土模拟废水试验证实,产物的除浊率达到94.9%,而未接枝前壳聚糖的最佳除浊率仅为7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噻螨酮与丁醚脲的杀螨组合物
- 下一篇:用图形表示多种数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