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植物病毒的药物及配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089.1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8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宋宝安;杨胜杰;薛伟;金林红;杨松;胡德禹;李向阳;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26 | 分类号: | A01N65/26;A01N43/90;A01N63/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逸心 |
地址: | 550025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病毒 药物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一种抗植物病毒的农药,具体地说 是一种以香椿提取物和宁南霉素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一种具有抗植物病毒 的农药制剂。
背景技术:
植物病毒病可以说是植物的“癌症”,极难防治,常年给农 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全球每年农作物的损失达到数十亿美元。近年来, 病毒病日益危害严重,尤其是经济作物,如烟草病毒病的危害成了烟草生 产一个瓶颈问题。据估计,每年的损失就达数亿元。此外,由灰飞虱传播 的病毒病害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几年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水稻 主要病害之一。国内外防治农作物病毒病的品种极少,可供选择使用的只 有宁南霉素、病毒A、植病灵等,而且防治效果较差,通常40~60%左右。
随着人类对自身以及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积极寻找具有高 效抗癌、抗炎、抗病毒和杀虫的新型药物。研究发现,很多天然植物中含 有的化学成分,具有高效、低毒,对人类自身以及环境毒害小的特点,所 以分析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研究其构效关系,寻找人工合成 的天然模板,进行绿色合成,进而得到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因此从天 然产物中寻找具有较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已成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农药和 医药的热点之一。
香椿是一种属于楝科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学名Toona sinensis(A.Juss.) Roem,又名猪椿、春阳树、椿芽树、白椿、香树。香椿是中国特有树种, 原产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主要有红香椿、褐香椿、红叶椿、红芽绿香椿、 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和苔椿七种,香椿除了新疆、内蒙古等省外,广 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次是小果香椿,在9个省区有分布,据记载《河南 植物志》记载该省区也产小果香椿,这大概是小果香椿分布的最北端;红椿 及其变种毛红椿大都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东部少数地区:而金华香椿目前 仅发现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等东南部偏南地区。在我国已有2000多 年的栽培历史。香椿木材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高档家具和作为观赏树木植 物。根据文献报道,香椿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为黄酮、萜类、蒽醌、皂甙、 鞣质、生物碱、醛、酮、甾体、挥发油等。
1999年李晓东报道楝属、印楝属的植物在杀虫活性、有活性种类数 量方面高于其他属,米仔兰属和香椿属的植物也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李晓 东,楝科植物柠檬素类化合物杀虫活性研究的新进展,Entomologia Sinica, 1999,6(3),283-288.
2008年禄文林报道用工业酒精作为溶剂对香椿皂苷进行了提取,并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再用甲醇-乙醚混合液对香 椿皂苷进行了纯化,用颜色反应对香椿皂苷进行了检识,采用抑菌圈法探 讨了香椿皂苷的抑菌浓度及效果。结果表明香椿老叶中含有三萜皂苷和甾 体皂苷,香椿皂苷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 用,而且抑菌活性在浓度为1.0mg/mL时最大。(禄文林,李秀信,香椿皂 苷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29(1),227-229.)
2008年欧阳杰采用琼脂扩散法对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的氯仿、乙 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嫩芽萃取物的抗菌活性 明显高于老叶萃取物,其中嫩芽萃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表现出最强的抗菌 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mg/mL。实验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抑菌 物质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欧阳杰,武彦文,卢晓蕊,香椿 嫩芽和老叶萃取物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 427-430)。
现有技术表明,香椿及香椿的提取物,具有杀虫灭菌能力,对蛔虫、 滴虫、痢疾、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都有一定抑制作用,但 在抗植物病毒方面的应用未见报导。
宁南霉素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肽型广谱抗生素,由链霉菌16A-6菌株产 生。据报道,该药可有效防治烟草、番茄、辣椒、瓜类、水稻、小麦、蔬 菜、果树、豆类等多种作物的病毒病,并可防治白粉病、根腐病、茎腐病、 立枯病、疫病、蔓枯病、炭疽病、水稻小球菌核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水稻 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茄科作物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还可以防治香蕉 束顶病、花叶心腐病、胡椒花叶病、木瓜环斑病、人参立枯病和茎腐病等 病害,一般防效在40~60%。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杠杆开关
- 下一篇:电开关设备单元及其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