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吸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080.0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张涛;冯克敏;刘海;文慧;姚石林;吴松;付忠德;孟文祥;李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68;C01B25/234;C01B7/19;C01B33/113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02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氟吸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湿法磷酸生产中,通过在磷酸浓缩过程中吸收蒸发室出来的二次蒸汽中的SiF4和HF副产氟硅酸。传统的生产方法是用水洗涤吸收SiF4和HF,即在吸收塔内,用水逆流洗涤磷酸气体,使水、四氟化硅和氟化氢反应生成氟硅酸。但该方法氟回收率低,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循环水氟含量高,给整个装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回收率高,能生产高浓度的氟硅酸同时有效减轻氟对设备的腐蚀,维修和清理方便,且成本低的氟吸收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氟吸收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磷酸气体进入带有氟洗涤喷头A的氟洗涤真空管A,在管道内进行第一次并流洗涤;
(2)并流洗涤后的磷酸气体进入第一级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部分(氟硅酸)通过第一级分离器的下液管进入一级洗涤器液封槽进行循环洗涤;
(3)分离后的磷酸气体进入带有氟洗涤喷头B的氟洗涤真空管B进行第二次洗涤,洗涤后的气体进入第二级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通过第二级分离器的下液管进入二级洗涤器液封槽进行循环洗涤;
(4)分离后的气相进入氟分离器,在氟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后,分离出来的液相部分(氟硅酸)通过下液管进入一级洗涤器液封槽,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循环水系统。
上述的一种氟吸收的方法,其中:氟洗涤器喷头为DN20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相比,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磷酸气体经过二级带喷头的真空管道内进行并流洗涤,增加了气液相接触时间,同时增大氟洗涤喷头,加大了循环洗涤量,可以延长氟硅酸在溶液中达到饱和状态的时间,从而提高氟的吸收率;第一、二级分离器对并流洗涤后的磷酸气体进行气液分离;氟分离器,二级洗涤及分离,提高了氟硅酸与气体的分离能力。由于系统循环量增大,气液分离效益有显著的提高,为装置氟硅酸生产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同时解决含氟介质对装置设备、管道的腐蚀和减少污水处理压力,缓解环保压力。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清理方便,且成本低。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标记:
1、氟洗涤喷头A,2、氟洗涤真空管A,3、第一级分离器,4、一级洗涤器液封槽,5、氟洗涤喷头B,6、氟洗涤真空管B,7、第二级分离器,8、二级洗涤器液封槽,9、氟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氟吸收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磷酸气体进入带有氟洗涤喷头A1的氟洗涤真空管A2,在管道内进行第一次并流洗涤;采用管道内洗涤吸收,增加气液相接触时间,提高氟的吸收率。
(2)并流洗涤后的磷酸气体进入第一级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部分(氟硅酸)通过第一级分离器3的下液管进入一级洗涤器液封槽4进行循环洗涤;
(3)分离后的磷酸气体进入带有氟洗涤喷头B5的氟洗涤真空管B6进行第二次洗涤,洗涤后的气体进入第二级分离器7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通过第二级分离器的下液管进入二级洗涤器液封槽8进行循环洗涤;
(4)分离后的气相进入氟分离器9,在氟分离器9中进行气液分离后,分离出来的液相部分(氟硅酸)通过下液管进入一级洗涤器液封槽4,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循环水系统。
将氟洗涤器喷头从DN150mm增大到DN200mm。作用是增大氟吸收系统的循环洗涤量(从150m3/h增加到250m3/h)。加大循环洗涤量可以延长SiF4在溶液中达到过饱和度的时间,使循环洗涤液更加充分吸收SiF4和HF)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