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节点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8234.4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颖;符邦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业务 方法 节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节点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网络一般由多个层次复合而成。这些层次分别由不同的技术实现(例 如PSC(packet switch capability,包交换层次),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层次),或LSC(Lambda Switch Capable,波长交换层 次)等,每个层次的交换粒度不同。在这样的多层网络中,相同的流量在大粒度 的层次进行交换传输比在较小粒度的层次进行交换成本更低,例如IP+WDM的两 层网络为例子,相同流量直接用端到端的WDM链路传输要比纯粹的IP转发成本要 低得多。
因而综合的对全网资源进行考虑,对达到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成本降 低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如何确定流量什么时候应该在哪些层次进行传 输。
而现有技术是在上层资源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单独或分布式的组件, 例如PCE(path computation element,路径计算单元),动态驱动下层进行下 层LSP(label switch path,标签交换路径)建立,以提供给上层使用。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层资源不够时才驱动下层进行资源调整,并不能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节点和系统,可以提高网络资源 的利用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包括:
接收到上层业务请求后,计算请求的上层业务需要经过的路径;
根据网络资源拓扑,判断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需要承载的 业务所占用的带宽,是否大于一设定的门限值而小于等于一个波长可以承载的 带宽;
是则在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利用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 业务;
当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已有业务时,所述利用直达光路 承载所述上层业务具体为:如果承载所述已有业务的光路为分段光路,则将所 述分段光路拼接成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和所述已有业务,如果承载所述 已有业务的光路为直达光路,则利用所述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和所述已 有业务;
当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没有业务时,所述利用直达光路 承载所述上层业务具体为:建立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层业务请求;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请求的上层业务需要经过的路径;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资源拓扑,判断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 径段需要承载的业务所占用的带宽,是否大于一设定的门限值而小于等于一个 波长可以承载的带宽;
决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决定在所述路径的无 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利用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
当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已有业务,且承载所述已有业务 的光路为分段光路时,所述决定单元具体用于决定在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 下的路径段上将所述分段光路拼接成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和所述已有业 务;
当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已有业务,且承载所述已有业务 的光路为直达光路时,所述决定单元具体用于决定在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 下的路径段上利用所述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和所述已有业务;
当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没有业务时,所述决定单元具体 用于决定在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建立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 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业务的系统,包括:首节点,
所述首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层业务请求;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请求的上层业务需要经过的路径;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网络资源拓扑,判断所述路径的无其他业务上下的路 径段需要承载的业务所占用的带宽,是否大于一设定的门限值而小于等于一个 波长可以承载的带宽;
决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决定在所述路径的无 其他业务上下的路径段上利用直达光路承载所述上层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联网共享式网络通讯簿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电容式触控感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