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68211.3 | 申请日: | 200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凌兆蔚;黄斌;闻维维;梁勇;黄志青;朱俊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P3/44 | 分类号: | G01P3/4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满群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电 无源 速度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缓速器转速的一种耐高温、高灵敏、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CN200520020923.X公告了一种“磁电式汽车速度传感器”。其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优化的设计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其技术方案是:在传感器的壳体内,上部有一个软磁铁芯,下部有一个盘绕感应线圈的探头,软磁铁芯和探头之间安装永久磁钢,传感器的壳体一侧设有与感应线圈相连的屏蔽导线,支架下方,设有一个外圆周上有若干个齿的导磁信号齿盘。
其不足之处在于:
1、所述磁电式汽车速度传感器仅局限适用于测量发动机、变速器等环境温度不高,感应距离在车辆行驶过程振动中位移小的环境。
2、永久磁铁面积小,磁通量小,产生的感应电压小,因而,灵敏度不高,有效感应距离小。
3、没有耐温性能的结构和工艺,该结构仅限于在环境温度不高的情况下使用,因一般的缓速器转盘发热高,辐射温度可高达200℃,因而,不能用于缓速器转盘转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缓速器速度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失效问题的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这种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由双绝缘线、分别在该双绝缘线两端固设的接插器、速度传感器组成;所述双绝缘线套装在热缩套管内;
所述速度传感器由外壳,外壳头部由堵头封装的线扣,外壳尾部由电子硅胶封装的堵头、云母片和磁铁,磁铁另端设有的线圈骨架,由漆包线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组合线圈,置于线圈骨架中心的铁芯,铁芯头部与线扣引出的双绝缘线之间电连接的绝缘引线以及外壳与线扣、线圈骨架、磁铁之间所成型的型腔内作整体灌封的双组份硅胶组成;
所述接插器由连接于热缩套管内双绝缘线的接插器端子、外围尺寸大于接插器端子的防水塞、防水塞与接插器端子间一体成型且外围尺寸均小于防水塞与接插器端子并与防水塞形成锥形过渡的防松卡组成。
所述磁铁、云母片、外壳尾部的所述堵头的内径相同。
所述铁芯直径等于线圈骨架内径;磁铁直径比铁芯直径大40%,以有效增加磁通量,进而提高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所述线圈位于感应端7.5mm长的范围内不绕制线圈,其余部分绕制线圈,绕制后的线圈与磁铁之间增加7.5mm间距,以降低线圈之温度。
所述热缩套管套装的双绝缘线、外壳内线扣的双绝缘线、线圈骨架之间电连接的绝缘引线均为铁氟龙电线。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这种制造上述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的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1)将磁铁与云母片、堵头用薄层电子硅胶固定在一起;
(2)铁芯置于线圈骨架内,并以漆包线绕制在线圈骨架上;
(3)外壳尾部依次套装线圈骨架,磁铁、云母片与堵头的组合体;
(4)外壳头部经堵头套装线扣,线扣引出的双绝缘线与线圈骨架之间用绝缘引线电连接;
(5)外壳内先涂一层底涂溶剂,以增强外壳与其后灌封胶的粘合度;
(6)用双组份硅胶注入外壳内壁与线扣、线圈骨架、磁铁之间所成型的腔内作整体灌封;
(7)将线扣引出的热缩管内的双绝缘线接入接插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耐高温、高灵敏。
2、提高了速度传感器的耐高温能力。
3、可进一步降低线圈工作温度。
4、特别适用于测量缓速器转盘转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请参阅图1所示,该磁电式无源速度传感器由热缩套管11内套装的绝缘线12分别在其两端固设的接插器2与速度传感器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