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及其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7765.1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梁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金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B32B27/32;B32B2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518172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隔膜 复合 及其 制造 工艺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包括锂离子电池的两个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两极片之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是聚酰亚胺(PI)膜与普通隔膜的复合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PI)是主链含有酰亚氨基团(-C-N-C-)的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隔膜是PE膜、PP膜、PE膜与PP膜的一种或数种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由聚酰亚胺(PI)膜、普通隔膜各自成膜后叠合的复合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由夹设于两层普通隔膜之间的聚酰亚胺(PI)膜、且各自成膜后叠合的复合层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由夹设于两层聚酰亚胺(PI)膜之间的普通隔膜、且各自成膜后叠合的复合层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结构由聚酰亚胺(PI)膜与普通隔膜复合而成的多层聚合物膜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PI)膜设有若干孔径≥5纳米的微孔,且空隙率大于25%。
9、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包括锂离子电池的两个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两极片之间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是孔隙率≥25%、孔径≥5纳米、熔融温度≥200℃的多孔膜与普通隔膜的复合层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隔膜是PE膜、PP膜、PE膜与PP膜的一种或数种复合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由孔隙率≥25%、孔径≥5纳米、熔融温度≥200℃的多孔膜、普通隔膜各自成膜后叠合的复合层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由夹设于两层普通隔膜之间的孔隙率≥25%、孔径≥5纳米、熔融温度≥200℃的多孔膜、且各自成膜后叠合的复合层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由夹设于两层分别由孔隙率≥25%、孔径≥5纳米、熔融温度≥200℃构成的多孔膜之间的普通隔膜、且各自成膜后叠合的复合层组成。
1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酰亚胺(PI)的前驱体与溶剂混合反应成低聚物溶液,然后将该低聚物溶液成膜或纺丝后成多孔膜,并在>200℃下转化成聚酰亚胺(PI)或含有聚酰亚胺(PI)成份的多孔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金,未经梁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7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