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7184.8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宝龙 |
主分类号: | A61B7/00 | 分类号: | A61B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0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方 互动 数字 无线 远程 医疗 听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体系中,病人必须到医院进行诊断或者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才能够得到医治的方案,从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这样的方式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比如当病人已经无法行走时,又必须到医院看病,路途中的奔波便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另外,医生很难时时监控病人的状态,比如慢性心脏病,其只在病人发病时才展现出症状。如果医生在利用听诊器听取病人信息时,病人的症状没有发作,那么医生便很难对病人的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若果病人的病情忽然发作,又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亲人又无法采取相应的病情控制措施,那么病人便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方便病人在家中直接与医生交流。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所述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第一终端电脑、第二终端电脑和网络,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病人的状态信息,其具有一个听诊器,该听诊器设置有一个录音器和一个无线数据发送模块,所述录音器用于将病人的状态信息录制成音频数据,所述无线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电脑,其具有一个无线数据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音频数据,该第一终端电脑能够将所述音频数据传送到所述网络;
所述网络,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电脑和所述第二终端电脑,并能够传送所述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电脑,能够从所述网络中接收所述音频数据,且能够播放所述音频数据。
本发明的第一终端电脑在发送所述音频数据前,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所述第二终端电脑具有一个缓存区,对接收到的所述音频数据进行缓存,当缓存的所述音频数据达到预设时间长度时,播放所述缓存的音频数据。
本发明的数据采集装置还具有一个摄像装置,用于将病人的状态摄取成视频数据,所述数据发送端能够发送所述视频数据,所述第一终端电脑的无线数据接收模块能够接收所述视频数据,并通过所述网络传送给所述第二终端电脑,且所述第二终端电脑能够播放所述视频数据。
本发明的第一终端电脑在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前,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所述第二终端电脑具有一个缓存区,对接收到的所述视频数据进行缓存,当达到一定额数据量时,播放所述缓存的视频数据。
本发明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数字无线技术与所述第一终端电脑传送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终端电脑具有一个录音装置,所述第二终端电脑能够通过所述录音装置录制音频数据,并能够通过所述网络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电脑,且该第一终端电脑能够播放所述音频数据。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1在病人与医生之间架设了一条沟通的桥梁,病人可以在家中通过所述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直接与医生交流,不用必须到医院进行诊断;这样病人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医生便可以指导病人家属对病人进行临时的抢救措施,从而能够给医务人员的到来创造更多地时间;另外,在康复过程中的病人,可以在家中随时与医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医生能够随时了解病人的状态,确定病人是否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使病人去复查更具有目的性和必要性;综上所述,该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1的硬件架构示意图。该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1包括一个数据采集装置10、一个第一终端电脑20、网络30和一个第二终端电脑40。所述第一终端电脑20能够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装置10采集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网络30传送给所述第二终端电脑40。
所述多方互动数字无线远程医疗听诊系统1可以实现医生为病人远程诊断,从而无需病人必须到医院进行诊断病情,并可通过互相通信的方式在病人的病情发作时,及时告诉病人的家属应该采用何种应急措施,为医务工作者的到来争取更多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宝龙,未经李宝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7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