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室蒸馏提纯装置及温室蒸馏提纯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5337.5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兆松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晓红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弥敦***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蒸馏 提纯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淡化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温室蒸馏提纯装置及温室蒸馏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各国政府都已启动了海水淡化方面的研究,希望使用淡化后的海水来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的问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海水淡化方法是反渗透法,其原理是运用特制的高压水泵,将原水加至6—20公斤压力,使原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渗透过孔径只有0.0001微米的反渗透膜。在渗透过程中,化学离子和细菌、真菌、病毒体不能通过,随废水排出,只允许体积小于0.0001微米的水分子通过。反渗透法具有脱盐率高,产水量大等优点,已被许多国家采纳。
然而,反渗透法也存在工艺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诸多缺陷。例如,在渗透过程开始之前,需要对海水进行预处理,目的在于改善供水条件,使之达到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从而保护反渗透主机,并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其次,渗透过程需要使用高压设备,且原水利用率只有75-80%,最后,反渗透膜还要定期清洗。
因此,需要一种海水淡化方法,可以解决反渗透法存在的工艺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工艺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的缺陷,提供一种海水蒸馏提纯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温室蒸馏提纯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海水的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的容器壁由透光材料制成,用于利用阳光照射在所述密闭容器内以产生温室效应,所述密闭容器还包括顶盖,其内表面设有尖端朝下的多个椎状管;所述密闭容器内还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多个椎状管正下方的多个集水管,且多个集水管上对应所述多个椎状管的部分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用于收集多个椎状管尖端聚集并滴落的水滴,并通过其出水端导出。
在本发明所述的所述的温室蒸馏提纯装置中,所述顶盖内还设置有冷冻管,其与所述多个椎状管相连,用于降低多个椎状管的温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所述的温室蒸馏提纯装置中,所述密闭容器内还设有循环风扇,用于将蒸发海水得到的水蒸汽引导至所述密闭容器的顶部。
在本发明所述的所述的温室蒸馏提纯装置中,所述顶盖内还设置有振动装置,用于加快聚集在多个椎状管尖端的水滴的滴落。
在本发明所述的所述的温室蒸馏提纯装置中,所述密闭容器还包括底座,其内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加快密闭容器内海水的蒸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温室蒸馏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阳光照射待提纯的海水,产生温室效应,加速海水的蒸发;
S2、将蒸发海水得到的水蒸汽向上引导至尖端朝下的多个椎状管处,使水蒸汽与椎状管充分接触,并在液化后聚集在所述多个椎状管的尖端;
S3、收集所述多个椎状管尖端滴落的纯净水滴并将其导出。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
S11、对海水进行加热,加速海水的蒸发。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1、降低椎状管的表面温度,以加快水蒸汽的液化。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循环风扇向上引导水蒸汽。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
S31、振动所述多个椎状管,加快多个椎状管尖端聚集水滴的滴落。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来加快海水的蒸发,再结合利用水的聚集特性,将蒸发得到的水蒸汽液化,并聚集在倒置尖点的尖端,进而滴落收集,可克服现有技术反渗透法存在的工艺复杂,价格高昂的缺陷,实施方便,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液体蒸馏提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原理。
温室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现象。当阳光透射入密封容器内时,密封容器内的温度就会升高。如果有人将汽车停在强烈的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才再进入车厢,他就容易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温室效应了。
很多液体,例如但不限于水,在普通室温下都会蒸发。液体不一定要到沸点才转化为蒸汽,只是当温度超过沸点时液体的蒸发速度较快。因此,越接近沸点液体蒸发得越快。所以在夏天洗过的衣服会快些晾干。此外,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也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所以有风的天气,湿了的衣服是会干得快一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兆松,未经陈兆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5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