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微贮添加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64400.3 申请日: 2008-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1263864A 公开(公告)日: 2008-09-17
发明(设计)人: 刘春龙;李忠秋;孙海霞;李长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1/12 分类号: A23K1/12;A23K3/03;A23K1/18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刘同恩
地址: 150081黑龙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秸秆 添加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饲料添加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反刍动物的微生物处理秸秆的添加剂。

背景技术

作物秸秆是反刍动物粗饲料主要来源之一,是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循环的关键单元。我国每年约产生秸秆(主要是稻草、玉米秸、小麦秸)近6亿吨,其中约有70%的秸秆作为生活能源的形式消耗,经处理后饲喂家畜的不足8%,另一部分以肥料的形式还田,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反刍动物能够将秸秆等粗饲料资源转化为肉奶等畜产品,因此成为当前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秸秆的消化率低,一般只有35%~50%,其中的能量只有60%能被动物利用。秸秆细胞壁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之间结合的乙酰集团是影响微生物酶消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已有乌鲁木齐海星“微贮王”、天津“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武汉“华巨”等单位申请专利,其成分是多种乳酸菌和相关酶类,本发明除乳酸菌外,添加了酵母菌,通过菌种间协同作用可弥补单一菌种分泌酶类及合成物质的不足,提高秸秆粗纤维、干物质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同时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及菌体蛋白能够提高秸秆的适口性,使反刍动物采食量提高,显著提高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处理秸秆的添加剂。它是一种多种菌种的组合物,可以将作物秸秆转化成生物饲料,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微贮添加剂采取如下菌种组合: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组合,将上述菌种分别按在中科院动物所购买菌种时提供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液态发酵,对各自发酵液离心后加入14%脱脂乳作为保护剂,采用常规冷冻干燥制得各菌种冻干粉,各菌种冻干粉按重量比为1∶1∶1∶1分别取各菌种冻干粉1.2~1.5g,混合后制成重量为4.8~6g秸秆微贮添加剂。

其中,优选为各菌种冻干粉1.2g,混合后制成重量为4.8g秸秆微贮添加剂。

另外,混合菌种复活后活菌数保证值不低于20×108CFU/g。

本发明参照1989年美国FDA和美国饲料控制官员协会公布的可以直接饲喂且一般认为是安全的42种微生物菌种及2003年我国农业部第318号公告公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12种饲料级微生物为依据,从可产生降解秸秆某些结构成分的酶类活性,能够提高其适口性及营养价值,需氧、厌氧性互补的微生态学等角度综合考虑,以处理后秸秆的感官特性(颜色、气味、手感)及NDF、ADF、CP等含量变化为指标,对引入的乳酸菌、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类总计27种微生物进行反复组合筛选,进行优化,最终研制出该菌种组合。

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富锦市、海伦市等地多次现场发酵试验,使用简单、添加量少、添加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微贮组较未处理组秸秆的感官特性(颜色、气味、手感)显著提高,可提高牛、羊采食量15~20%,采食速度提高30%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组合,将上述四种菌种分别按在中科院动物所购买菌种时提供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液态发酵,对各自发酵液离心后加入14%脱脂乳作为保护剂,采用常规冷冻干燥制得各菌种冻干粉,各菌种冻干粉按重量比为1∶1∶1∶1分别取各菌种冻干粉1.2~1.5g,混合后制成重量为4.8~6g秸秆微贮添加剂。

处理秸秆前,先将添加剂倒入200ml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h,使菌种复活。混合菌种复活后活菌数保证值不低于20×108CFU/g。复活好的菌剂一定要当天用完,不可隔夜使用。

每吨秸秆添加3~5kg的细玉米面和2kg食盐,搅拌在水中溶解,再加入复活后的添加剂,按秸秆与水的重量比秸秆∶水=1∶2,混匀后放入自制的塑料袋中压实,厌氧发酵3~4周,开袋饲喂。

具体实施方式二: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组合,将上述四种菌种分别按在中科院动物所购买菌种时提供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液态发酵,对各自发酵液离心后加入14%脱脂乳作为保护剂,采用常规冷冻干燥制得各菌种冻干粉,取各菌种冻干粉1.2g,混合后制成重量为4.8g秸秆微贮添加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