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的浓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0419.0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季强;鲍建伟;姚德中;张兰兴;叶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恩贝植物提取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16 | 分类号: | A61K36/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211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叶 提取物 浓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具体涉及银杏叶提取物的浓缩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提取物已成为国际市场应用最广泛的现代植物药原料。在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过程中,其中有药液浓缩的步骤。一直以来,国内主要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的企业均采用蒸汽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小分子溶剂在真空低压条件下挥发,再通过冷凝系统收集,从而达到药液浓缩的目的。该方法依靠蒸汽进行热交换,需配套冷却水、真空、排空等系统,药液与设备接触面温度达100℃以上,存在能源消耗大、配套设施多、时间长、药液温度高、有效成份易破坏、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在低温条件下药液浓缩时间短的银杏叶提取物的浓缩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以银杏叶为原料,以水、甲醇溶液或乙醇溶液进行提取,经过树脂吸附洗脱,通过纳米高分子膜进行浓缩后进行干燥。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燥银杏叶粉碎至10-20目,用水、甲醇或乙醇溶液提取;
(2)提取液过滤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用甲醇或乙醇溶液进行洗脱;
(3)将上述洗脱液以高压泵泵入纳米高分子膜系统,运行2-3分钟使系统保持有药液流过后,开启增压泵并调节进液阀,控制膜进口压力在1.0-1.5Mpa范围内,调节膜出口流速调节阀,将浓缩液流速控制流速为10-15m3/h,膜进、出口压差值在0.05-0.1Mpa之间,滤器前后压力均保持在0.25-0.35Mpa之间,系统进入正常运行过程,正常运行时膜透过液流量显示表显示值为0.45-0.85m3/h;在药液浓缩至规定要求后,开启冲洗阀,同时关闭进料阀,以透过液冲洗系统,冲洗液可回收使用。
在运行过程中,如药液温度较高,可调节冷凝器进、出水流速,控制温度在50℃以下,但由于温度对药液黏度有影响,温度越低,透过速度越小,故最佳温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
分别收集截留液与透过溶剂,截留液继续循环通过纳米高分子膜,直至药液稠度符合要求。
本发明提出的银杏叶提取物的浓缩方法具有低能耗、高效率,实现低温浓缩。该方法不需要使用蒸汽能源,以物理膜进行分子筛选,质量保障有力,生产成本下降。
本方法不仅适合于银杏叶提取物生产过程中的药液浓缩,而且适用于中药制备过程中大部份小分子物质作为溶剂的溶液浓缩,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提取:将1000公斤干燥银杏叶粉碎至10-20目,用70-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将提取液过滤合并,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2)分离纯化:将上述浓缩液以水进行稀释、沉淀、过滤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以0-25%的乙醇洗至洗出液无色后,再以65-80%乙醇溶液洗脱至无色,收集洗脱液约2000L;
(3)浓缩:将上述洗脱液以高压泵泵入膜系统,运行2-3分钟使系统保持有药液流过后,开启增压泵并调节进液阀,控制膜进口压力在1.0-1.5Mpa范围内,调节膜出口流速调节阀,将浓缩液流速控制流速为10-15m3/h,膜进、出口压差值在0.05-0.1Mpa之间,滤器前后压力均保持在0.25-0.35Mpa之间,系统进入正常运行过程,正常运行时膜透过液流量显示表显示值为0.45-0.85m3/h。在药液浓缩至500L后,开启冲洗阀,同时关闭进料阀,以约200L的透过液冲洗系统,冲洗液汇集后可回收使用,冲洗结束后,先关闭高压泵再关闭增压泵,同时关闭冲洗阀,系统运行结束。
由于药液温度对膜的材料有影响,在运行过程中,可调节冷凝器进、出水流速,控制温度在0-50℃,但由于温度对药液黏度有影响,温度越低,透过速度越小,故最佳温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
药液含醇量对浓缩速度有明显影响,含醇量越高,浓缩速度越慢;运行过程中压力、流速等参数可随着膜的表面积增减而调整。
通过对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易实现自动控制,流量可达到0.65m3/h,运行过程中温度在25-30℃,无需冷却系统配套,对比传统的蒸汽浓缩方法可降低成本约12万元/年,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高效率、低成本、环保型的银杏叶提取物浓缩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恩贝植物提取物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恩贝植物提取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0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信息支撑系统的移动通信网管智能派单方法
- 下一篇:微型电容式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