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0311.1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D7/02;F28D1/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旻晏 |
地址: | 31001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井 调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源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冬冷夏热地区的水井地源空调室外用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经济,夏热冬冷地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对居住舒适和健康的需求也比较高。当气候变化时,为了保持室内环境始终处于人体感觉舒适区域,需要提供冷、热量来抵消得热或失热。世界平均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7%,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所占的比例更高,且由于近年来住宅建筑迅速增多,建筑能耗也随之增大我国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已明确指出“要重视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要求保证提供健康、舒适的市内环境的基础上,应采取有效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应积极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再生能源,并提高空调等好惹系统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源热泵(GSHP)的概念在1912年的瑞士专利文献中已有出现,20世纪50年代已在北欧一些国家的供热中得到实际应用。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地源热泵技术在北美和欧洲已非常成熟,已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空调系统,针对地源热泵机组、地热换热器以及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我国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5年建设部将地源热泵技术列入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以推动地源热泵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地源热泵(GSHP)是一种利用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等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即地能),实现制冷、制热且能提供生活热水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能分别作为供热的热源和供冷的冷源,系统中运行的热交换介质通过与换热气连接的地埋换热管与地下水、土壤、地表水发生热交换,室内制冷时,将介质中的热传给地下,而室内制热时从地下吸取热能。目前地源空调的换热装置主要是利用水作为换热介质,替代了传统的使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的风冷方式,相比而言,水冷方式具有省电、噪音小、换热效率高等优点。现有水冷方式换热中,其换热介质基本通过打孔垂直埋设U形管和挖沟水平埋管与地能进行换热;或者是建造储能水池进行换热,储能水池和地下土壤之间竖直安置换热管,换热管的上端安放在储能水池中,下端被埋在地下土壤中,而且这些形式的换热管普遍为直条形结构,铺埋的单位长度内换热面积小,为保证换热效率,必须有足够长度的管道,地埋铺设的工程量大,容易受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建造成本高,施工周期长,阻碍了地源空调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综合利用太阳能和地能,且可利用水井资源直接安置、具有螺旋换热盘管结构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容纳空调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进液端与水泵出液端相连,换热器出液端与设置于水井中的换热盘管的进水引管连接,水泵进液端与换热盘管的出水引管连接,水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连接,所述的换热盘管的主体构件为一细长的空心管,该空心管中间段设置成螺旋状结构,构成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上穿接设置支撑架,螺旋换热管两头延伸的空心管分别构成进水引管、出水引管。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设置于水井中的换热盘管连接构成,各换热盘管并联连接。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内灌装纯净水作为换热介质。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与常规电源连接,常规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为水泵供电。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逆变控制器构成。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引管、出水引管分别与螺旋换热管的中心轴线平行,且螺旋换热管下端头延伸构成的出水引管从螺旋换热管内穿出。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由三根均匀设置通孔的直杆构成。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换热管螺旋距等于空心管直径。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管为PE塑料管。
所述的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管直径为20-30mm,相应的螺旋换热管的总长度为50-10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能源研究所,未经浙江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0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