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同剧种互载音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9459.3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虎 |
主分类号: | G11B27/034 | 分类号: | G11B27/034;G11B2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2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剧种 互载音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戏曲剧种的互载音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文艺宝库中,戏曲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其种类而言,主要剧种有京剧、越剧、歌剧、沪剧、昆剧,同时还包括了大量的地方剧种,如川剧、吕剧、黄梅戏、帮子戏、评剧、豫剧,粤剧等不下百十种。
戏曲剧种之间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音乐唱腔设计不同,它取决于地域文化和语言形式的深厚底蕴。但戏曲的舞美设计和演员造型又拥有非常强烈的共性,它们的表现模式更是融会贯通。因而,各个戏曲剧种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当前,剧团选戏,往往把本剧种的原创剧目作为优先项目,因为演出成本制约了剧目投入。因此,一个剧种、一个剧团,对外来剧目移植性演出往往表现出极大的无奈,上述因素制约了一个好剧目的传播与普及。一个各方面都十分优异的剧目产生后,各剧种之间相互的移植成为不可能。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在视音频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戏曲传播不再将舞台演出作为主要手段,其主要途径依赖DVD、CD片的商业渠道销售,这种知识产权的载体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同时又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但是,一个剧种,在DVD或CD中只能展现一个剧种的唱腔形式,观众无法选择各自喜欢的剧种唱腔,使一戏多配唱的目标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同剧种互载音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各剧种之间相互移植的费用高企和在DVD或CD中只能展现一个剧种的唱腔形式,观众无法选择各自喜欢的剧种唱腔,无法实现一戏多配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同剧种互载音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a、根据不同剧种的唱腔特征分别谱写与原创剧目剧情基调一致的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及唱段;
b、各剧种配唱与原创剧目剧情画面对接,并同时进行录制音频文件;
c、将不同剧种的音频文件分别归入相应类别压制成光盘。
进一步的,所述类别分为京剧、越剧、歌剧、沪剧和昆剧。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DVD、CD一个剧目制作中加入各剧种的同期声配音制作,在观看、欣赏一部戏曲片的精彩演出时,观众可依次选择各自喜欢的各个剧种的优美唱腔,使一戏多配唱的目标得以实现,不但节约了各剧种之间的移植费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原创剧目的作用,还将极大的提高DVD、CD片的销量,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不同剧种互载音处理方法,由各剧种的音乐主创人员根据原创剧目进行二次创作,根据不同剧种的唱腔特征分别谱写与原创剧目剧情基调一致的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及唱段,各剧种配唱与原创剧目剧情画面对接,演员熟悉本剧种的音乐脚本,演唱和念白与原创剧目剧情中口型保持大致一致,并同时进行录制音频文件,将不同剧种的音频文件分别归入相应类别压制成光盘,类别分为京剧、越剧、歌剧、沪剧和昆剧,还可以包括大量的地方剧种,如川剧、吕剧、黄梅戏、帮子戏、评剧、豫剧,粤剧等。如原创剧目采用京剧唱腔,需要转换成其它剧种唱腔时,只需在DVD、CD中选择相应的类别,即可转换成所需剧种的唱腔,使一戏多配唱的目标得以实现,节约了各剧种之间的移植费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原创剧目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虎,未经王金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94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