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式车辆制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314.1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 |
主分类号: | B60T5/00 | 分类号: | B60T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4300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车辆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制动装置,尤其是一种水冷式车辆制动器,属于车辆制动装置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制动装置,由于制动时摩擦产生的热量都大部份传给了制动鼓,从而使制动鼓温度升高,最终导致制动鼓因热膨胀而增大制动器间隙。因此,为了减少制动产生的热量,使制动鼓具有较大的热容量,通常是使制动鼓具有足够大的质量,甚至在制动鼓外表面设置若干筋片或者增设加强箍,以增加制动鼓的散热能力及强度。但是,对于行驶在山区的车辆,由于下山时制动器都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而制动鼓的热容量又是有限的,并且,通过制动鼓传递到空气中的热量也是极为有限的,最终导致制动鼓温度持续升高,制动器因过热而降低甚至是失去制动力,严重者还会烧毁摩擦片,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有的重型车辆、客车虽增加了发动机缓速制动器、电磁缓速制动器,但由于驾驶员下坡时通常采用高档低速的方式行驶,这种情况下其所具备的制动能力较小,而且它们的使用虽然能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但是制动器发生热衰退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新出厂的车辆如果没有对制动鼓降温系统进行改装,即在制动器外围设置喷淋装置,则难于在山区安全行驶。但这种喷淋装置是将水喷射到旋转着的制动鼓外表面来进行降温的。由于制动鼓是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因此喷到其表面的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很快就被甩开,且随着车辆下坡速度的增加,被甩开的水就越多,能起到冷却作用的水也就越少,而此时车辆制动产生的热量也越多,需要的水更多。显然现有的喷淋装置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
为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曾就“水冷式汽车制动鼓”申请了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48725.3),其包括制动鼓和水套组件,且在制动鼓外圆周上设置水套组件,水套组件中设有沿圆周均布且与轴线平行的筋片,在相邻筋片之间形成冷却通道。但由于它的喷水装置处于制动鼓外部,带来的不足之处是灰尘易进入冷却通道,从而使冷却水进入冷却通道的难度加大,最终将导致高温的水、汽又会把热量传给车轮。因此它仅适于在摩擦片较窄的制动器上使用。为了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人研制开发了能适于各种车辆制动的水冷式车辆制动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制动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制动鼓进行冷却降温,且冷却降温效果好,并能节约冷却用水的水冷式车辆制动器。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水冷式车辆制动器,包括安装在车轿上的轮毂,设于车轿和轮毂上的制动鼓,设于制动鼓内并固定在车轿上的内防尘罩,设于制动鼓外部的水套和加强箍,间隔设于水套内的轴向筋片及相邻筋片间的蒸发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制动鼓与轮毂之间设有与蒸发冷却通道连通的内水腔,输水管固定在内防尘罩上,其端部的喷咀置于内水腔内,以便通过输水管及其端部的喷咀向内水腔输送冷却水,使冷却水由内向外并最终进入蒸发冷却通道后,在蒸发冷却通道内吸收因制动而产生的大量热能后,由排水、汽口排出,从而完成制动鼓的冷却。
所述内水腔沿制动鼓与轮毂之间形成环状结构,以利于进水畅通。
所述内水腔分为中部的进水腔、侧部的输送腔及外部的分水阻汽腔,以便通过它们使进入其内的冷却水单向流向蒸发冷却通道内对制动鼓进行冷却,同时分水阻汽腔可阻止蒸汽回流到内水腔,使蒸汽只能单向从冷却通道的出口流出,保持冷却水的畅通。
所述内水腔分为中、侧部的进水腔及外部的分水阻汽腔,且在进水腔及分水阻汽腔之间设有通水孔及分水环,以便通过通水孔及分水环使进入其内的冷却水单向流向蒸发冷却通道内对制动鼓进行冷却,同时分水阻汽段可阻止蒸汽回流到内水腔,使蒸汽只能单向从冷却通道的出口流出,,保持冷却水的畅通。
所述制动鼓靠近轮毂的一端设有内水圈,该内水圈的形状设为与制动鼓靠近轮毂端的形状相适应的凹形环圈,或者中部为凸台,周边为平台的帽形圈,或者其它形的圈,以便在内水圈内壁与轮毂外壁之间形成与水冷通道连通的内水腔。
所述制动鼓内的内防尘罩通过油封座套固定在车轿上,以便在防尘的同时,用于固定输水管。
所述制动鼓外端的排水、汽口外端设有防尘环罩,环罩的外端设有内凹的环槽,环槽上设有外防尘罩,用于防止灰尘进入蒸发冷却通道后而造成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未经张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