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电视节目互动的方法、用户通讯终端及互动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5942.4 | 申请日: | 200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8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5 | 分类号: | H04N5/445;H04N7/16;H04H6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电视节目 互动 方法 用户 通讯 终端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电视的互动技术,特别是一种数字电视节目互动的方法、 用户通讯终端及互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随着技 术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方面的看电视,而更加注重电视所带来的娱乐 效果。为此,电视台经常会在电视节目播放的过程中,结合短消息业务或呼叫 业务,作为观众参与的手段,比如投票、答题、游戏、抽奖、点歌等。
当前电视节目中,用户在观看现有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拨打电话来参 与节目,或者发送特定内容的短消息到指定的服务号码来表明观众的观点。
然而,上述的用户参与的过程中,用户主要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获取如何参 与的信息:
1、通过屏幕下方滚动的用户参与信息,如互动规则、电话(短消息)号 码等;或
2、通过主持人宣读的各种短信号码,热线电话号码。
然而上述的方式存在以下的缺点:
为避免对观看电视节目的影响,两种方式都只能在较短的时间段发生,因 此大部分的用户可能不知道,用户参与程度较低;
两种方式,用户都只有在记住了参与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参与,用户无法进 行查询参与信息,因此,一旦用户忘记参与信息,就无法继续参与。
同时,现有技术也没有改变传统用户参与电视节目的方法,因此,如何改 变用户参与电视节目的方法,增加手机以及电视节目的即时交互的娱乐性成为 了一个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电视节目互动的方法、用户通讯终端 及互动处理装置,使用户能简单、方便的与数字电视节目进行互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字电视节目互动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完整EPG信息接收步骤,用户通讯终端通过通讯网络接收包括互动参与 参数的完整EPG信息;
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发送步骤,用户通讯终端根据用户指示和互动参与参数 形成对应的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并利用通讯网络将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上 传;
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用于实现用户与数字电视节目的交互。
优选地,上述的方法中:
所述完整EPG信息中还包括节目源的统一标识;
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包括所述节目源的统一标识;
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具体用于实现用户与所述节目源的统一标识所对 应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交互。
优选地,上述的方法中:
所述互动参与参数保存在扩展EPG信息中。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通讯终端,其 中,包括:
完整EPG信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通讯网络接收包括互动参与参数的完 整EPG信息;和
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形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示和互动参与参数形成对应 的用于实现用户与数字电视节目交互的互动参与响应信息;
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利用通讯网络将该互动参与响应信息上 传。
优选地,上述的用户通讯终端中:
所述完整EPG信息中还包括节目源的统一标识;
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包括所述节目源的统一标识;
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具体用于实现用户与所述节目源的统一标识所对 应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交互。
优选地,上述的用户通讯终端中,所述互动参与参数保存在扩展EPG信 息中。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互动处理装置,其 中,包括:
互动参与响应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利用通讯网络接收用户通讯终端上传的 互动参与响应信息;
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实现用户与 数字电视节目的交互。
优选地,上述的互动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包括所述节 目源的统一标识;
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所述互动参与响应信息实 现用户与所述节目源的统一标识所对应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