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5889.8 | 申请日: | 200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龙如;严波;龚光庆;马艳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3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eb 银行 风险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特别是有关于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来管理金融业务中的资产信用风险的技术,具体地讲是一种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风险也越来越难以控制。而在金融企业的资本经营的过程中,资本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按时偿还其债务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是最严重的资本风险。特别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非常大,所以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基本风险,精确地揭示与度量信用风险,对减少银行资金损失,提高经营业绩是至关重要的。
债项是融资合同,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一般指银行的流动资金、贸易融资、项目贷款、房地产贷款、票据贴现、表外担保和承诺等非零售表内外信贷产品。
因此,债项风险评价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非常重要,但目前商业银行对于债项风险的评估,只是进行五级分类(正常、次级、关注、呆滞、呆帐)等,将不同质量的贷款分成不同的级别,这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债项预期的损失大小,即目前只是根据债项风险的大小作一个简单的分类,不利于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目前的债项风险管理中无法做到准确地评估债项的预期违约损失率(LGD),不能根据债项的预期损失率确定债项等级。
而对于流动资金、贸易融资、项目贷款、房地产贷款、票据贴现、表外担保和承诺等非零售表内外信贷产品,可以在信贷审批、监控环节中通过评估债项的违约损失率(LGD),来反映客户特定交易的预期损失,即单笔交易的信用风险成本,这样就可以为信贷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定价,贷款规模控制的方式有效地控制资产风险。因此,就需要量化控制银行信用风险,以减少损失。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80953A中公开了一种“金融企业对客户进行风险分析的系统和方法”的内容合并于此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用以量化控制银行信用风险,以减少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WEB客户端单元,用于通过WEB页面输入至少包括客户代码在内的债项数据信息,生成并发送银行债项风险检测请求;风险敞口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债项数据信息计算债项风险敞口;预期回收金额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债项数据信息计算债项预期回收金额总计;风险系数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债项数据信息计算债项风险系数;预期回收率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债项风险敞口、债项预期回收金额总计、债项风险系数计算债项预期回收率,其计算公式为:
违约损失率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债项预期回收率计算债项违约损失率,检测银行债项风险。
本发明的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及方法可以量化控制银行信用风险,以减少损失,规避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A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计算银行债项风险的流程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计算银行债项风险时的界面图。
图5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计算银行债项风险时的界面图。
图5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计算银行债项风险时的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基于WEB的银行债项风险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其中该系统包括:WEB客户端单元101,用于通过WEB页面输入至少包括客户代码在内的债项数据信息,生成并发送银行债项风险检测请求;风险敞口检测单元102,用于根据债项数据信息计算债项风险敞口;预期回收金额检测单元103,用于根据债项数据信息计算债项预期回收金额总计;风险系数检测单元104,用于根据债项数据信息计算债项风险系数;预期回收率检测单元105,用于根据债项风险敞口、债项预期回收金额总计、债项风险系数计算债项预期回收率,其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