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输水管网减压输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5337.7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志友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温彪飞;赵晓云 |
地址: | 031300山西省晋***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输水 管网 减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区输水管网系统,尤其指一种管路压差大,输水管路较长的减压输水管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丘陵山区人畜吃水、果园浇灌等供水工程通常采用塑料管材作为输水管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高差大,每十米即会形成一个水压。在工程中处理10-20个压力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因常规塑料管材只能承受4-6个水压,因此,超压节点部位的管路常因压力过大,引起爆裂。为此,在工程上对于压差大的地方多采用钢管替代塑料管材的办法解决。因此而增加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程造价。特别是采用金属管材后,常常因管材被盗造成整个输水管路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山区输水管网减压输水系统,解决了管路高压结点因压力太大造成破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山区输水管网减压输水系统,包括输水管路,在输水管路的高压节点上设置有减压井,所述的减压井设置间隔为35-40米高程,所述的减压井包括一个柱形井筒,在柱形井筒中部两侧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柱形井筒的顶部有一个排气孔。
所述的山区输水管网减压输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井筒为圆柱体形状,所述圆柱体形状井筒的直径为500-1500mm,高度为1000-2000mm。
本发明的山区输水管网减压输水系统,通过在高压结点上设置减压井,减轻了输水管路结点上的水压,有效地防止了管路爆裂。可确保山区人畜供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减压井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压输水管路系统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 2-排气孔 3-井筒 4-出水口 5-输水管路 6-蓄水池7-减压井 8-终端取水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本发明的减压井包括一个柱形井筒3,在距井筒高端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位置,筒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管)1与出水口(管)4,在柱形井筒的上端面有一个排气孔2。所述筒体与管体均可采用金属板材和管焊接而成,或者采用工程塑料成型。在实践中由于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和防盗作用,使用后者效果更好。井筒的直径约500-1500mm,高度为1000-2000mm。出水口直径可以略大于进水口直径。
图2所示,山区输水管网减压输水系统的设置,从输水管路5的高端起,在水流下泄管路上,每隔20-25米高程点上,设置一处减压井7,将减压井的进水口1与高端来水处的管口相接,出水口4与下泄管路相接。终端取水点8的高程与减压井间的高程差大约20-35米。
工作时,水由泵打入位于高点的蓄水池6,水从蓄水池自然下泄,进入减压井7内,此时,进于井筒内的水已将上一高点的压差化解为零。当井筒内水位达到出水口4的高度时,水从出水口下泄,井内进水与出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经过该处减压,水流至下一个结点时,其压力便只有该减压井至该点的压力差。如果第二处结点与终端取水点8的高差仍然在30米以上时,可以按同样原理再增加一处减压井设置。
如此设计,可以保证输水管路5上不会出现高压结点。如果要求将管路压差进一步减小,可增加减压井的密度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志友,未经梁志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汽动式内燃机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