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4205.2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沅平;谢建辉;杨森燕;何树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0 | 分类号: | E01C9/00;E01C7/14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6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道 混凝土 施工 纹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机场场道水泥混凝土道面工程,对于采用混凝土路面的交通工程、采用大面积的混凝土地坪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技术背景
场道道面混凝土的纹理质量直接影响到道面的使用效果,传统的拉毛工艺无法保证纹理的深度、均匀性以及耐久性。场道混凝土纹理施工工艺技术采用特定的工具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场道混凝土纹理的深度、均匀性以及提高了道面的耐久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刷确定场道道面混凝土的拉毛时机,一般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约20分钟为宜,操作中用手指轻压混凝土道面表面既能够留下手指印又不会粘在手指上,拉毛一般要保证纹理的质量,使水泥浆不流淌或表面泛砂;
(2)安装加工导梁采用带有铝合金直尺的导梁,拉毛时毛刷沿导梁在道面上拉动,一次成型,并保证纹理直顺;
(3)拉毛操作拉毛操作时拉动速度为0.5-0.6m/s,均匀拉动,防止造成深浅不一;
(4)在每两次拉毛道面之间有一定的搭接。
所述方法步骤(4)中的搭接宽度控制为2cm。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道面混凝土浇筑做面完混凝土初凝之前,使用特制的拉毛工具在混凝土表面拖动,利用毛刷的自重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深浅一致、粗细均匀的纹路,有效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场道混凝土纹理的深度、均匀性以及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纹理施工方法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纹理施工方法中加工导梁结构示意图。
1、铝合金直尺2、螺杆3、支架4、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的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场道混凝土的拉毛时机,操作中用手指轻压混凝土表面既能够留下手指印又不会粘在手指上时拉毛一般可以保证纹理的质量,使水泥浆不流淌或表面泛砂;
(2)安装加工导梁,采用带有铝合金直尺的加工导梁,拉毛时毛刷沿加工导梁拉动,一次成型,达到纹理深度及直顺;
(3)拉毛操作,拉毛操作时拉动毛刷速度为0.5-0.6m/s,均匀拉动,防止造成深浅不一;
(4)在每两次拉毛道面之间有一定的搭接,搭接宽度按照2cm控制。
本发明的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具体操作时首先确定拉毛时机,一般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20分钟左右为宜,通过试刷确定准确的操作时间。原则是既保证满足设计纹理深度要求,又不致水泥浆流淌或表面泛砂。实践经验表明在用手指轻压混凝土表面既能够留下手指印又不会粘在手指上时拉毛一般可以保证纹理的质量。
然后采用将铝合金直尺1、螺杆2、支架3按图2连接成加工成的导梁,拉毛时沿加工导梁拉动,一次成型,保证纹理深度及直顺。
拉毛操作时,毛刷拉动速度为0.5-0.6m/s,均匀拉动,防止造成深浅不一。在每两次拉毛道面之间有一定的搭接,搭接宽度按照2cm的宽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场道道面混凝土施工的纹理施工方法应用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西向联络道工程,采用本方法进行纹理施工,经检测纹理深度合格率达到100%,纹理表观质量深浅一致、粗细均匀、线型直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工程为本行业示范工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T2航站楼空侧站坪场道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西货机坪工程均应用本技术进行纹理施工,纹理深度合格率同样达到了100%,表观质量良好,再一次验证了本方法的优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