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2714.1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景善;闵珠英;郑敞旭;崔奎天;宣昌和;黄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5/00 | 分类号: | A47L5/00;A47L9/00;A47L9/28;G05D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感知通过吸尘器软管输入的 使用者操作意图后,对吸尘器主体进行控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下面统称为吸尘器)利用由设置在主体内部的扇风产生 的真空压,吸入清扫面附近的空气后,利用主体内部的滤芯等过滤吸入空 气中所含有的异物。
通常,这种真空吸尘器大体上可分为:使吸入含有灰尘的空气的吸入 装置与主体分离地设置、两者并通过连接管连接的分体式,以及吸入装置 与主体形成一体的直立式。
最近,以使用上的方便为目的,吸尘器逐渐得到普及。宾馆、住宿行 业之外各个家庭中,对沙发等部位用传统的擦、扫很难清扫干净,因此吸尘 器的需求量非常大,具有稳固的市场。
下面,对分体式吸尘器结构简单进行说明。该吸尘器包括在内部设有 产生真空压的电机、灰尘捕捉区以及移动轮等的主体,吸入单元(下面, 把吸嘴、吸入管、吸入管把手3个部分合起来称作吸入单元),以及连接 上述主体和吸入单元的柔软的软管。作为基本动作原理,使用者顺着清扫 面操作上述吸入单元时,通过软管连接的主体被使用者拉动的同时通过安 装在内部的电机提供吸入压力,把通过软管收集的灰尘储存在安装于主体 或吸入单元的箱(CANISTER)内部。
上述分体式吸尘器通常把电源线长长地拉出来插在家庭内的插座上、 向电机提供电源,但是需要拉动连接在软管的不容易移动(装有沉重电机) 的主体、很费力,而且由于电源线妨碍,使用上也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而出现的吸嘴与主体形成一体的直立式吸尘器,也 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直立式吸尘器把装有沉重电机的主体在吸入面上方移 动、直接进行清扫,只能在以单纯的清扫动作对宽阔空间进行清扫时才能 使用。而为了精细的清扫动作,需要把额外的工具连接后才能适用。从而, 很难赶上吸入单元小而轻、用很小的力也能进行精细动作的分体式吸尘器。
另外,对于上述直立式吸尘器,也有把电机小型化、直接装在吸入单 元上的立杆式吸尘器。但这种吸尘器由于电机的功率小,很难得到满意的 吸入性能。
另外,也有把最麻烦的电源线去掉的充电式吸尘器。但这种吸尘器装 配小功率电机,吸力不足,而且使用时间非常短。加上按电池的使用寿命需 要定期更换电池。因此很难满意地解决原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把移动吸尘器的牵引力最小 化,并让吸尘器很容易地按使用者想要的方向移动,并可随时切换方向, 具有感知使用者的吸入单元操作行为、自动地移动的功能的吸尘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了让吸尘器容易跨过 各种障碍物和电源线,让吸尘器主体具有高机动性,并让吸尘器具有即使 主体有时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可以自动校正中心的自我平衡功能的吸尘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包括至少具有一个旋转中 心的主体;驱动主体的驱动部;与旋转中心相隔设定距离,与主体结合的 吸入软管结合部;对吸入软管结合部移动时的主体的倾斜度进行感知的感 知部;根据感知部的感知信息,对驱动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的吸入软管结合部以清扫面为基准位于与旋转中心相互不同的高 度。
所述的感知部是具有把倾斜度的变化速度或变化加速度作为感知信息 中的一个进行感知的结构。
所述的感知部位于与主体的移动速度相比,其倾斜度的变化量或变化速 度或变化加速度最大的位置。
所述的驱动部以让主体被吸入软管结合部倾斜的方式,在直立状态下 以一个旋转中心支撑或驱动主体。
所述的驱动部包括以在轮旋转或停止的状态下都能调节旋转力的方 式,通过变化转子的电压或定子的线圈电阻控制速度的电机。
一种吸尘器,包括主体;在停止的状态下以一个旋转中心支撑以及驱 动主体的驱动部;与主体的旋转中心或移动中心相隔设定距离,与主体结 合的吸入软管结合部;对吸入软管结合部移动时主体的倾斜度进行感知的 感知部;根据感知部感知的信息对驱动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的吸入软管结合部以清扫面为准,位于与驱动部旋转中心相互不 同的高度。
所述的感知部是具有把倾斜度的变化速度或变化加速度作为感知信息 中的一个进行感知的结构。
所述的感知部位于与主体的移动速度相比,其倾斜度的变化量或变化 速度或变化加速度最大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2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性摩擦焊接设备
- 下一篇:一种纯净化制备双扫描喷射成形高速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