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式无电池遥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1579.9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5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可洪;阚君武;王宏占;彭太江;王主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G08C17/02;G08C2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25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电池 遥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和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压电材料变形产生电能的微功率遥 控器,通过手动方式按压按钮使压电材料变形产生电能,经整流、稳压等环节后向控制模块、 微功率信号发射模块等提供电能,形成遥控控制信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及控制技术的发展,遥控器作为家用电器、工业控制领域中常见的控制器 被大规模使用。遥控器常以干电池作为电源,经过一段时间电池电能耗尽必须及时更换电池, 否则将无法实现控制功能,这一方面会增加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废旧电池处理不当将造成较 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开发无电池遥控器,常用人力发电装置替代电池, 以实现遥控器无电池化。与电池供电的遥控器相比,无电池遥控器安全可靠(不会因能量耗 尽而无法使用),成本低(使用期间不需要更换的电池费用),因此更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也 是未来遥控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无电池遥控器主要采用两种发电技术:一是电磁技术,即利用线圈切割磁力线的方法产 生电能,另一种就是压电技术,利用压电材料变形产生电能。利用电磁技术的无电池遥控器 的专利很多,如中国专利01142818.X、200520111441.5和01255765.X等等。电磁发电装 置的能量转换效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它是通过磁铁和线圈的相对运动产生电能,因此结构复 杂、体积相对较大;同时,发电装置在发电的同时也会产生电磁干扰,会影响遥控器的可靠 性和准确性,因此不适用于体积小、可靠性高的遥控器。压电发电技术利用薄片型压电振子 的弯曲变形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实现结构微小化和集成化)、 成本低,而且发电过程中压电振子不发热、不产生电磁干扰等特点。在利用压电发电装置及 其构造的无电池遥控器方面,目前申请的专利较少,中国发明专利200520111441.5和 00817016.9分别介绍了两种基于打击撞击方式的压电发电装置,中国发明专 利200520008424.9介绍了一种利用按键为压电元件施力的发电装置及其遥控器。本发明采 用有预变形的压电材料悬置方式以提高其发电能力,并采用微功耗信号发射模块,以构成具 有一定功能的无电池遥控器。
发明内容:
发明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预变形的压电片在悬置振动状态下能提高其发电能力。 据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压电式无电池遥控器,以解决目前遥控器使用干电池所带来的如增加 使用成本、废旧电池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说明如下:
一种压电式无电池遥控器,主要由薄膜压电片4、按钮3、复位弹簧5和信号发射线路 板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压电片4由金属基板41和压电材料42粘结而成,并呈有 一定预变形的弯曲状,薄膜压电片4悬置固定于底壳1上;
信号发射电路板6固定于底壳1内,通过连接导线与金属基板41和压电材料42相连,拨 动薄膜压电片4产生变形的按钮3装在底壳1和上盖2之间。按钮3的底部由复位弹簧5支 撑。
所述的按钮3上设有拨齿31和斜面32以及限位台阶33;底壳1上设有与按钮3上的 斜面32滑动配合的斜面1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按钮3使压电片4获得一定的变形量,且压电片4在脱离按钮 3上的拨齿31后会持续短暂时间的振动,压电片4持续变形产生电能;由于压电材料变形 产生的电能足以驱动微功耗电子元件,因此信号发射线路板6上的控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 均采用微功耗贴片件,以实现信号发射功能。本发明可避免更换电池带来的遥控器使用成本 增加和电能耗尽未及时更换而带来的无法正常工作问题,还可避免废旧电池所造成的环境污 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遥控器触按钮发前状态剖面视图。
图2是本发明遥控器按钮按下时按钮斜面与底壳斜面刚好接触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遥控器按钮拨齿即将脱离压电片时的剖面视图。
图4是线路板示意图。
具体实时方式:
下面结附图所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及其共做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吉林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吸中开泵
- 下一篇:一种控制开关电源输出电流的方法及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