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1154.8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毓华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射频 技术 智能化 数据处理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射频技术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感知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众多的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相互联系,处理、传递信息的网络。该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传送给所需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工业、交通、安全、医疗、探测以及家庭和办公环境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其研究、开发和应用,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各个重大方面,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投入。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结构如图1所示。传感器节点分布于网络的各个部分,用于收集数据,并且将数据路由至信息收集节点(Sink)。信息收集节点与信息处理节点通过广域网络(如Internet网络或者卫星网络)进行通信,从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射频标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当今十大高科技之一。最简单的射频标识系统有射频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
射频标识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触及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主要集中解决两大矛盾,一是物品在流动过程中的监控和跟踪,二是物品汇总在节点时的区别和规范化管理。主要应用领域有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商品防伪管理、物品追踪管理、工业自动化管理等。
射频标识技术与感知器网络技术一样,可用于现代企业及其它场合中的综合数据采集。在感知器网络的数据采集应用中,独特标识每个感知器通过传感器周边的温度、湿度、压力或其它任何的参数后,通过低功率的射频信号传输,将信息经过其他网络节点,送入后台的企业应用系统。RFID读写器也可以和传感器合作,在采集目标物体标识的同时,也可以将传感器的数据一并传输。
低成本的基于射频技术的数据采集网络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超大量的数据,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数据可能是无用的数据。这些大量的无用数据可以给系统和传输网络带来巨大的困难、消耗巨大的资源甚至削弱和阻碍系统的正常工作,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
这些采集的数据,为了节省采集节点的能源、减轻传输的负担,可能只包含有关键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表达方式、度量衡的选择、采集数据的商业含义等,通常不会很一致或者不会很丰富。这样的数据很难为企业应用程序直接接收和处理,所以必须经过中间件的转换。但是这种转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在成为射频技术的数据采集发展的桎
感知器网络和RFID构成的数据采集网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各个厂家的产品使用方式、定义的管理界面等均不相同。这种现象给企业数据采集网络的管理带来的很大的困难。对于不同的网络节点、不同的RFID读写器,都需要通过不同的管理界面才能对其的运行、状态等进行管理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个可以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高效、灵活的处理和对采集网络实施统一管理的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射频技术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有:RFID读写器或感知器网络构成的数据采集网络装置、运行数据采集处理程序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规则数据库和运行企业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系统。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采集网络装置通过图2中6所示的即插即用的通道适配器与运行数据采集处理程序的计算机连接,后者与运行企业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网络所用通道共可包括图2中1所述的通过远程无线通讯(如:CDMA或GPRS)通道或2所述的通过终端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通讯通道或3所述的通过数据采集终端直接接入互联网的通讯通道或4所述的通过无线局域网的通讯通道或5所述的无线感知器网的通讯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毓华,未经陈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虚症温补剂
- 下一篇:一种提高时钟稳定度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