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0965.6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8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穆钢;徐飞;张称心;严干贵;鲁宗相;杨万春;黄亚峰;乔颖;杜长林;苑田芬;张智嘉;南斗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18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配电网 改善 系统 电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分散式风力发电来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的减少,环境污染的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之一。风力发电并网运行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开展风能大规模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风力发电运行模式大多是风电场集中并网发电模式。该模式下,风电功率通常先通过升压变压器后经长距离输电线路送出,再经过降压变压器提供给用户的发电形式,适于建在风力资源相对集中而离负荷中心较远的地区。这种集中风力发电模式由于经过长距离输电线路会造成较大的损耗。
降低配电网损耗是实现电网节能降耗工作重点,电力系统从输电网到配电网,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下降,馈线总长度的增大、馈线截面的减小、变压器台数的增多、负载率的降低,造成了配电网的能量损耗在全网能量总损耗中所占份额逐步增加。因此,中低压配电网优化运行和降损措施对供电企业合理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配电网运行损耗严重、电压运行水平低的问题,在风力资源相对丰富的配电网区域,提出一种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发展风力发电给负荷提供有功功率的同时,利用具有无功调节能力的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综合装置进行配电网无功调节,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配电网的运行性能。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配电网负荷的末端安装分散式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组或具有无功调节能力的风力发电机组综合装置。
本发明与传统的风电场集中并网的发电模式不同,由于本发明的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是在风力资源丰富的配电网负荷的末端安装分散式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组或具有无功调节能力的风力发电机组综合装置,利用具有减少输电系统传输的功率,直接向负荷供电,未经过长的输电线路、配电线路,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的网损;同时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或综合装置的无功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系统的电压;同时这种分散式风力发电也能够更充分的利用风力资源。具有投资小,回收年限短等优点,在利用可再生风力资源的同时,又起到配电网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配电网中一条配电线路原始运行情况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后的配电线路运行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未安装分散式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组,其中A表示10kV变压器二次侧即配电线始端,B表示负荷母线即配电线末端;配电线型号为LGJ-50,长度为12.7公里;负荷为有功为1300kW,无功为806kVar。此种情况下,A点电压为10.3kV,负载母线B电压8.56kV严重低于9.5KV最低运行电压,线路损耗为263kW.
参照图2,利用本发明降低配电网网损、改善系统电压的方法,在我国风力资源相对丰富的配电网区域的内蒙古薛家湾地区,在原有配电线末端负荷侧安装两台分散式风力发电的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风速为7.6m/s时,机组有功出力为988kW,无功为806kVar,在负荷相同的情况下,A点电压为10.74kV,负载母线B电压提升至10.24kV属于正常运行水平,而线路损耗为26kW,得到显著降低。现已试运行1年多,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收到了显著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或具有无功调节能力的风力发电机组综合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市售产品,本发明的实施图例仅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想到的其它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流快速可靠交互方法
- 下一篇:控制多个存储卡的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