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冷凝油气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0544.3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海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01吉林省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冷凝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装置,是一种低温冷凝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汽油等轻质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汽液相体积变化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会有一部分油气挥发,挥发的油气直接逸入大气而造成油气损耗。这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也给大气环境造成污染,遇到雷雨天气尚有闪爆的危险,存在着安全隐患。
现有的油气回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种是膜分离法采用的膜分离装置,由于油气分子在膜内渗透速率的限制,如达到适合使用要求的油气回收能力,必须增加膜组数或增加膜前后端的压力差,增加膜组数会增大成本,增加压差将会导致设备能耗增加;另一种是活性炭吸附法采用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活性炭使用寿命短,操作频繁,回收规模受吸附、解吸限制,特别是在油气浓度变化大或流量有变化的工况中,该装置常出现效率低或负载过大等不足;又一种是冷凝法采用的冷凝装置,单独的冷凝装置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等不足。综上所述的三种形式中各自存在的缺点,任意一种单独装置都很难达到我国《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对储油库(含炼油厂发油站台)要进行油气排放控制与回收,油气排放浓度不超过25g/m3,油气处理效率不低于95%的规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前置级冷凝装置为主,以后置级活性炭吸附装置为辅,将两者通过相关联装置有机连接,创造性的提供一种成本低,运行稳定,维修方便,尾气达标排放、利于环保的低温冷凝油气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低温冷凝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油气分离器1,在油气分离器1的入口管路上连接有第一阀门13,油气分离器1的上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2入口连接,油气分离器1的下出口通过管路上连接的第二阀门14与主回收罐3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主回收罐3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弯管路与低温塔4的入口连接,低温塔4的上出口通过管路上连接的第三阀门21与活性炭吸附器5入口连接,活性炭吸附器5的出口通过管路上连接的吸附器风机6与排放管路24连接,低温塔4的下出口通过管路上连接的第四阀门19与主回收罐3连接。在所述油气分离器1的入口管路相并连的管路上连接有油气混合气泵9。在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与主回收罐3连接的管路相并连的管路上连接有吸油泵10。在所述低温塔4的上出口与吸附器风机6出口连接的管路相并连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五阀门23。在所述吸附器风机6连接的排放管路24上连接有阻火器7。在所述吸附器风机6与阻火器7连接的排放管路24上连接有氮气管路25。所述氮气管路25通过管路上连接的第八阀门22与活性炭吸附器5入口连接。所述低温塔4的下出口通过弯管路上连接的第六阀门18与付回收罐8连接。所述付回收罐8通过管路上连接的第七阀门20与阻火器7入口的排放管路24连接。
本发明一种低温冷凝油气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由于采用了以油气分离器、冷凝器和低温塔构成的前置级低温冷凝装置为主,以后置级活性炭吸附装置为辅,并将两者有机连接为整体,能够有效的协同发挥分离作用,油气回收率达到99.9%以上,油气排放浓度不超过25g/m3,能够满足《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 B20950-2007)的规定要求,尾气达标排放、利于环保;
2.由于采用油气分离器的下出口通过管路上连接的第二阀门与主回收罐连接,能够通过第二阀门控制实现C6、C7和C8分离回收进入主回收罐内;
3.由于采用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主回收罐连接,能够实现分离回收的C5进入主回收罐内;
4.由于在油气分离器的入口管路相并连的管路上连接有油气混合气泵,当油气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或流量达不到设定值时,通过开启油气混合气泵抽吸油气混合气进入油气分离器,能够确保运行效率;
5.由于在冷凝器的出口与主回收罐连接的管路相并连的管路上连接有吸油泵,当冷凝器的出口压力或流量达不到设定值时,通过开启吸油泵抽吸油进入主回收罐,能够确保运行效率;
6.由于在所述低温塔的上出口与吸附器风机出口连接的管路相并连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五阀门,且在低温塔的上出口与活性炭吸附器入口管路上连接有第三阀门,有利于活性炭吸附器的维修和更换活性炭;
7.由于在吸附器风机连接的排放管路上连接有阻火器,在吸附器风机与阻火器连接的排放管路上连接有氮气管路,在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也能通过阻火器和氮气实现阻灭火,消除了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海,未经胡永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