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行业一体化支撑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522.1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兴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行业 一体化 支撑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软件平台,特别是一种电力行业一体化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力行业中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软件平台虽然已在应用,但该系统中存在规划建设不协调,数据存储结构差异性大,系统间难于共享信息而造成的系统条块分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造性的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元数据标准化和实时系统与管理软件一体化思想相结合,解决了电力行业中信息相互独立,结构无法统一,传统非线性控制方法无法解决的自动控制问题,通过三态数据的整合,提供涵盖电网稳态、动态、暂态的全过程的实时监视及预警。同时,系统根据业务模型的变化动态的进行智能模型控制,达到及时准确对企业实时建模,降低了系统再造的人力物力消耗,保证了系统连贯性,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的电力行业一体化支撑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从体系结构上可分为三层,从下往上分别为系统框架层、技术框架层、应用框架层,其中:
系统框架层:
主要指基础软件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及J2EE应用服务器等,一体化支撑平台将为用户提供稳定开放的底层技术平台。
系统框架层提供的技术指标为:
(1)支持多种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
(2)支持多种符合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IBM WebSphere、BEAWebLogic等)
(3)支持多种数据库DBMS(DB2、Oracle、SQL Server、OSCAR等)
(4)支持Portal服务器进行内容集成
技术框架层:
是在系统框架层和应用系统之间建立的一层技术封装层和系统资源监控管理层。技术框架层屏蔽了不同具体技术实现的细节,减少直接使用系统资源带来的复杂性、异构性、不安全性及不稳定性。
技术框架层:
监控和管理系统资源,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及其合理使用。技术框架层提供最佳编程模式,加快在不同技术平台上开发和部署应用的速度,保证应用的健壮性。
技术框架层所屏蔽技术实现细节包括界面风格、多数据库适配、事务处理、并发处理、缓存处理、安全管理、统一异常处理、日志管理等。
本发明是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应用于电力行业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实现对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集调度自动化、输配网自动化、电网分析软件、调度管理及输配网管理于一体的新型一体化平台。该平台是面向全体电力行业,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电力信息化和国家电网公司SG186一体化企业级平台的政策方针的电力系统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软件平台。
本发明有以下创新性,如下描述:
1)基于支持UML的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元数据,实现异构数据无缝整合。
2)运用企业动态建模理论,实现KXD-TIB建模体系结构。
3)建立以BPEL为基础的BMP协同流程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工具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技术框架层包含以下特点:
(1)界面风格,技术框架层将为用户提供多种可选择的界面风格,用户在使用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时,可以根据需求来自定义风格,通过平台提供的统一接口,将自动应用在所有场景。
(2)多数据库适配,一体化平台实现对多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可以配置多种数据库,技术框架层对于多数据库实现了SQL语言自动转换的功能,可以将SQL翻译成适合目标数据库的SQL语句,以适配不同数据库厂商提供的产品。同时优化SQL语句,充分发挥不同数据库的最大性能。
(3)事务处理、并发处理,技术框架层屏蔽了事务处理和并发处理的细节,采用了统一的事务处理方案,大大降低了事务处理和并发处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大大加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缓存处理,缓存处理提供了一种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临时内存中进行缓存的机制,包括缓存系统基础数据以及动态对象的创建、共享访问、假脱机、失效等,加快对用户操作的响应。缓存处理还能很好的利用客户端的临时内存,减少服务器的负担。
(5)安全管理,统一管理系统登录时的身份认证(单点登录),支持多种身份认证策略,如静态密码认证、基于USB Key的CA身份认证等。支持对业务敏感数据使用证书进行签名和验证以防止数据篡改和提供抗抵赖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兴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兴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