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闭塞液压模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7323.0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夏巨谌;胡国安;王新云;金俊松;夏汉关;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方放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塞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锻压成形技术的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销轴和小型十字轴双闭塞模架,见胡亚民,“精锻模具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由模架和弹性合模装置两部分组成,模架包括上模板、上凹模座、上冲头和下模板、下凹模座、下冲头、四组对称分布的导柱导套;弹性合模装置包括圆柱形聚氨脂橡胶、挡圈及连接螺栓,圆柱螺旋弹簧及限位螺栓,这些零件与元件对称分布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中。闭式模锻时,由圆柱体聚氨脂橡胶和圆柱螺旋弹簧产生合横力,模锻结束后,由圆柱螺旋弹簧和圆柱体聚氨脂橡胶一起将上凹模和下凹模顶开,离开上、下档板。其优点是:模架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但聚氨脂橡胶和螺旋弹簧产生的合模力小,且不稳定。
Hyoji Yoshimuya,Katsuhisa Tanka,Precision forming of aluminum andsteel,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98(2000),196-204提出的可同时用于圆锥齿轮和十字轴闭式冷精锻的双闭塞液压模架,由模架、上、下两套活塞油缸和速比机构组成,其优点是合模力大,工艺应用范围较宽,采用速比机构可使上、下冲头根据工艺要求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挤压锻件。但其上、下油缸均为整体结构,且缸底形状复杂,给加工与安装带来困难;上油缸中的环形活塞与上凹模座,上凹模垫板、上凹模圈在模锻结束向上回程时,完全靠这些零件的自重落下,一旦十字轴锻件卡在上凹模与上冲头上就难于落下;上支承座与上铰链座之间为半圆弧面接触,加工困难,容易使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且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闭塞液压模架,克服现有十字轴、三销轴和圆锥齿轮等零件的闭式模锻双闭塞液压模架所存在的问题,用于十字轴、三销轴和圆锥齿轮等零件的精锻。
本发明的双闭塞液压模架,上底板(1)与环形上模板(8)通过螺钉连接,下底板(21)与环形下模板(20)通过螺钉连接;上模板(8)下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导套(42),下模板(20)上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导柱(45),导柱外套有限位块(44),导套与导柱之间活塞式滑动配合;
上底板(1)固定有上活塞油缸,上活塞油缸盖依次连接有上垫板(11)、上凹模(16),上凹模(16)外套有上凹模预应力圈(39)、通过上凹模固定圈(37)固定在上凹模座(15)上,上凹模座(15)与上活塞油缸盖固接,依次相接触的上顶杆(3)、上冲头座(4)、上冲头(38)构成上活塞,从上至下与上滑套(40)、上垫板(11)、上凹模(16)滑动配合;
下底板(21)固定有下活塞油缸,下活塞油缸盖依次连接有下垫板(31)、下凹模(33),下凹模(33)外套有下凹模预应力圈(35)、通过下凹模固定圈(32)固定在中间浮动板(18)上,中间浮动板(18)与下活塞油缸盖固接,依次相接触的下顶杆(24)、下冲头座(22)、下冲头(36)构成下活塞,从下至上与下滑套(25)、下垫板(31)、下凹模(33)滑动配合;
上模板(8)和下模板(20)之间固定速比机构,速比机构包括上支承座(12)、上铰座(14)、下铰座(19)、四连杆(17)、中间浮动板(18)和小导柱(49),上模板(8)两侧对称固连两个上支承座(12),下模板(20)两侧相应位置固连两个下铰座(19),上支承座(12)连接上铰座(14)、上铰座(14)和下铰座(19)通过四连杆(17)连接;中间浮动板(18)下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小导柱(49)、与设置在下模板(20)上的四个对称分布的小导套(47)活塞式滑动配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板(8)内依次设有上缸底(6)、上环形活塞(7)、上缸盖(9),构成上活塞油缸,圆环形上缸底(6)下端面具有圆槽、通过螺钉与上底板(1)连接;上环形活塞(7)上端面具有环形槽、与上缸盖(9)通过螺钉连接,上环形活塞上的环形槽与上缸底(6)的圆槽之间装有柱形弹簧;上模板(8)作为上活塞油缸的缸体,与上环形活塞(7)及上缸盖(9)滑动配合;
所述上凹模座(15)外套有上限位套筒(13),两者滑动配合,上限位套筒(13)固定在上模板(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