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挤出炼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6377.5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谭明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明中 |
主分类号: | B29C47/36 | 分类号: | B29C47/36;B29C47/58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413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挤出 炼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塑性原料混匀和压实的挤出炼料机。
背景技术
挤出炼料机的作用是将塑性原料混匀和压实。在目前的陶瓷、砖瓦和耐火材料等产品的生产线上,由挤出炼料机将原料混匀压实,再由真空挤出机将制好的原料挤压成实心或空心的坯条,经切坯机切割成规定尺寸的生坯。现有的挤出炼原机主要由工作缸、主轴和驱动系统构成,工作缸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上固定有螺旋铰刀的主轴安装在工作缸内。工作时原料由进料口进入工作缸,通过螺旋铰刀的挤压对原料进行混匀和压实,并由出料口挤出工作缸。其主要不足之处是,仅有一级螺旋挤压,原料混匀不够充分,而且不能消除原料中的过粗颗粒,因此炼料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除上述挤出炼料机外,目前得到广泛采用双级真空挤出机同样具备的炼料功能。现有的双级真空挤出机主要上级箱组、下级箱组、驱动装置等构成。上级箱组的搅拌缸内安装有具有螺旋搅拌铰刀的副轴,下级箱组的挤出缸内安装有具有螺旋挤出铰刀的主轴,副轴与主轴的轴线相平行。搅拌缸的后部与进料口相通,挤出缸的前端为挤出口。搅拌缸的前端通过真空腔与挤出缸后部相连通,真空腔内设置有打料板组件,以将由搅拌缸体前端挤出的原料压入挤出缸后部。搅拌、挤出过程中,真空腔内的空气经过滤器向外逸出,腔内抽成真空。现有的双级真空挤出机如果用于炼料,同样存在原料混匀不够充分,以及不能消除原料中的过粗颗粒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挤出炼料机,该真空挤出炼料机不仅能原料将充分混匀和压实,而且能消除原料中的过粗颗粒。
本发明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挤出炼料机,包括具有出料口的工作缸,以及安装在工作缸内的具有螺旋铰刀的主轴,其特征是:所述工作缸内在其出料口一侧设置有碾磨装置,该碾磨装置由与主轴同心的动磨环、定磨环构成,其中定磨环固定安装在工作缸内,而动磨环则固定在螺旋铰刀的前端,动磨环、定磨环的末端形成与缸体出料口相通的环形碾磨料出口;所述工作缸之上还设置有搅拌缸,该搅拌缸内安装有具有螺旋搅拌铰刀的副轴;搅拌缸的前端口通过真空腔与工作缸后部相连通,真空腔内安装有打料板组件。
所述螺旋铰刀采用多头螺旋,动磨环、定磨环的数量为至少两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挤出炼料机的生产效能。
所述动磨环、定磨环具有锥度,通过改变动磨环、定磨环安装的相对位置即能方便地调节原料的碾磨细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将原料充分混匀和压实,而且通过碾磨可消除原料中的过粗颗粒,因此具更好的有炼料效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增设搅拌缸、真空腔可形成真空挤出炼料机,以消除原料中的气泡,进一步地提高制料质量;适用范围广,可广泛用于制砖、陶瓷、耐火材料、塑料、化工、食品等行业。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挤出炼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挤出炼料机工作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工作缸10、主轴11、螺旋铰刀12、搅拌缸20、副轴21、螺旋搅拌铰刀22、真空腔23、打料板组件24、定磨环30、动磨环31、碾磨料出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真空挤出炼料机,包括具有出料口的工作缸10,以及安装在工作缸10内的具有螺旋铰刀12的主轴11,所述工作缸10内在其出料口一侧设置有碾磨装置。工作时,主轴11由驱动系统驱动旋转,具有一定湿度的原料由工作缸10的后部输送入工作缸10内,通过螺旋铰刀12的挤压对原料进行混匀和压实,在工作缸10的前段通过碾磨装置对原料进行碾磨,可有效地消除原料中的过粗颗粒,并将原料充分混匀和压实,能有效地提高炼料效果。参照由图1,所述工作缸10之上还设置有搅拌缸20,该搅拌缸20内安装有具有螺旋搅拌铰刀22的副轴21;搅拌缸20的前端口通过真空腔23与工作缸10后部相连通,真空腔23内安装有打料板组件24。通过增设搅拌缸、真空腔可形成真空挤出炼料机,以有效地消除原料中的气泡,进一步地提高制料质量。机组的进料口设置在搅拌缸20的后部。实施例中的搅拌缸20、真空腔23、打料板组件24等部件和相应的驱动系统可采用现有双级真空挤出机上的相同或相类似的成熟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明中,未经谭明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