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4518.X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瀑;鲁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建科工程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G01N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81四川省成都市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域中 楼板 加固 卸载 试验 方法 | ||
1.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同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需要进行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楼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加载部位和加载力的大小;
b、根据步骤a计算的加载力大小确定撑杆、预应力拉索的长度;
c、分别将撑杆一端固定于步骤a确定的加载部位处,将预应力拉索的两端固定在楼板周边构件上;
d、将预应力拉索横向张拉,使张拉后的预应力拉索作用于撑杆凸出于楼板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拉索为钢丝绳或钢绞线或钢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撑杆凸出于楼板的末端设有与预应力拉索分布方向一致的凹槽;所述步骤d中预应力拉索横向张拉后设置于凹槽内作用于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与楼板底面或顶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部位均匀分布于楼板上;所述预应力拉索排列成格子型网状;所述撑杆均设置于预应力拉索交会处且撑杆凸出的末端受交会的预应力拉索共同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由若干小撑杆构成,各小撑杆与楼板固定的末端分散分布,各小撑杆凸出的末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为一体结构,预应力拉索作用于各小撑杆凸出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中的撑杆、预应力拉索及将撑杆、预应力拉索固定于楼板上的构件或连接件与楼板为可拆卸连接,该方法应用于楼板的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时,在完成卸载或加荷试验后,预应力拉索和撑杆均可卸除。
8.建筑领域中楼板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需要进行带载加固、卸载加固或加荷试验的楼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加载部位和加载力的大小;
b、根据步骤a计算的加载力大小确定撑杆、预应力拉索的长度;
c、分别将撑杆一端固定于步骤a确定的加载部位处,将预应力拉索的两端固定在楼板周边构件上;
d、步骤c所述撑杆具有调节其凸出于楼板长度的长度调节装置,撑杆凸出于楼板的末端设有与预应力拉索分布方向一致的凹槽,将预应力拉索置于撑杆末端的凹槽内后调节撑杆的长度至步骤b中计算确定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建科工程技术公司,未经四川省建科工程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45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芦花或荻花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用于成像装置的处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