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生物填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2945.4 | 申请日: | 2008-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江;尹大强;夏四清;张亚雷;贾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龙梅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状 生物 填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网状生物填料装置,涉及一种水体原位净化处理生物填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原位净化处理的生物填料装置,属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量逐年增加,使我国的河道、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自然水体的污染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生物膜接触氧化法是受污染自然水体(河流、湖库)修复的主要工艺之一,它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及氨氮等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总量,使水体得到净化。生物填料是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的核心构件,它的材质选择和外型直接关系到载体生物量和处理性能。目前,自然水体如河道和湖库水质净化中应用较多的是卵石,但由于卵石比表面积较小,且水力阻力较大,处理效果较差,且难以实现自然水体的原位处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人工合成填料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大大增强了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质净化效果。人工合成填料目前使用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定型固定式填料,主要是蜂窝类填料;第二类为悬挂式填料如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弹性立体填料、组合型填料等;第三类为堆积式、悬浮式填料即分散式填料,如鲍尔环、阶梯环、空心球、悬浮粒子等。上述人工合成填料在污水处理中都有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由于这些填料都是针对污水处理厂应用研制的,没有考虑到自然水体(如河道和湖库)的地理特点和水文特征等,因此,其在自然水体净化应用中,存在安装管理困难,易受水流冲击破坏、影响水体功能(如航运,泄洪)和不宜原位处理等不足,大大限制了其在受污染自然水体净化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自然水体(河道,湖库)原位净化处理的网状生物填料装置,该填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加工运输方便、不堵塞、不结团、使用寿命长、安装简单、管理维护方便和抗水流冲击等特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网状生物填料装置是由填料格网、组合填料单元、绳索、浮球、套筒和固定杆组成。填料格网的网格结点上固定连接组合填料单元,填料格网的上端通过绳索与浮球相连,填料格网的两端通过定边线固定连接套筒,使用网状生物填料对水体的原位净化处理时,在两端套筒内插入固定杆,将两根固定杆分别插入水体左右两个岸堤的河床或湖底。组合填料单元是由盘片和纤维丝组成,盘片由子盘片和母盘片两部分,子盘片上注塑有3~10个塑料环和8~24个铆钉以及格网网线通过的通道,母盘片上设置有尺寸和数量与铆钉匹配的小孔,将子盘片和母盘片置于填料格网的网格节点正反两面,子盘片每个铆钉底部固定有纤维束,铆钉顶部揿压入母盘片的小孔,达到在网格结点处固定连接组合填料单元的目的。盘片材质为聚乙烯和聚丙稀等,纤维丝可选用聚乙烯醇和聚烯烃等材质。
所述的浮球为空心塑料球或轻质塑料泡沫。
所述的固定杆选用不锈钢钢管或加强塑料杆。
与已有的生物填料相比,本发明的网状生物填料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网状填料装置的格网是由尼龙绳等普通织物和现有的编织设备加工而成,加工工艺简单;
2.本发明的填料网格连接方式大大增强了网状填料的牢固性,具有不堵塞和不打结的特点,且网孔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适用自然水体特点进行调控,以保证良好的水力条件,能适应不同水流速度河道的原位净化处理;
3.由于本发明的填料网格上固结有组合填料单元,该组合填料单元采用盘片式,且盘片上压有纤维丝,增加了其比表面积和挂膜性能,因此,具有结构合理,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4.由于本发明的网状填料装置的浮球为耐老化的空心塑料球或轻质塑料泡沫,材料价格低廉、易得,浮球对网状生物填料具有牵引作用,并随水面波动而浮动,使网状填料的填料单元像水草一样随水摆动,促进有机物的传质效率和生物膜更新速度;
5.本发明安装管理方便,使用时将穿入套筒的固定杆直接插入河床或湖底,即可将网状生物填料固定于水体中,中间无需支撑物,管理和维护方便,非常适合于自然河道、湖库以及景观水体的原位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网状生物填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填料格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填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合填料单元的子盘片平面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组合填料单元的母盘片平面图
图7是图6的B-B剖面图
图8是浮球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除盐水循环冷却系统的硅钨磷缓蚀剂
- 下一篇:风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