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钒磷酸盐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0165.6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肖秀珍;闫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1 | 分类号: | C09K11/81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磷酸盐 红色 荧光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土钒磷酸盐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钒酸盐是一种优良的发光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作显示、照明、激光等方面。早在1964年,红色稀土发光材料YVO4:Eu就已经被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彩色电视机荧光粉的红色组成。同时,在20世纪60时年代,GdVO4:RE的发光性质就有很多报道。其后,以PO43-取代部分VO43-制成的一类新型发光材料钒磷酸也被报道,如Y(V,P)O4:Eu3+和(Y,Gd)(P,V)O4:Eu。Y(V,P)O4:Eu3+荧光粉做高压汞灯粉比用YVO4:Eu性能更好,制成的灯具具有较高的初始光输出,光色好,而(Y,Gd)(P,V)O4:Eu荧光粉因为在真空紫外激发下发光强度高、色纯度高,有望取代市场PDP显示用的(Y,Gd)BO3:Eu荧光粉。众所周知,纳米技术开辟了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全新层次,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导致了纳米微粒的热、磁、光和表面稳定性等性能既异于传统的体相材料,又异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物质,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同样,对于一种效率高的荧光粉而言,必须具有颗粒小,粒径分布均匀,无团聚等特点。因为小颗粒可以提供更高的堆积密度和更小的粘合剂含量,以及分散性能,所以寻找合成稀土钒磷酸盐纳米荧光粉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合成纳米材料的路径和条件又将直接影响材料粒径的大小、结构和形貌,目前合成纳米荧光粉有以下几种方法:高温固相法、微乳液法、和共沉淀法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或成本太高,或不能很好地控制发光粒子的大小和形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貌规则、发光强度强的稀土钒磷酸盐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稀土钒磷酸盐红色荧光粉,其结构式为GdPxV1-xO4:5mol%Eu3+,其中,x的值为0.1、0.5或0.9。
本发明中,合成的GdPxV1-xO4:5mol%Eu3+纳米发光体的形貌跟PO43-的含量有很大的关系,当x<0.5时,产物呈现类似于葡萄干的形貌;而x=0.5时,产物形貌非常规则,有棱有角,晶形很好;然而x>0.5时,产物中既含有纳米颗粒又含有纳米棒。从实验结果中,故x较佳值为0.5。
本发明提出的钒磷酸盐盐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配比:按照不同PO43-和VO43-含量的比例,分别称取0.2~1.8mmolNH4H2PO4和0.2~1.8mmolNH4VO3原料,溶解于1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再量取0.20MGd(NO3)3溶液的体积为5.00~10.00ml和2.50~5.00ml的0.02MEu(NO3)3溶液;
(2)水热、溶剂热反应:将在步骤(1)所得溶液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将所获得的乳状液倒入反应釜中,于160℃恒温反应24h,然后空气中冷却到室温;
(3)过滤、洗涤、干燥:将步骤(2)所得白色固体产物用纯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离心分离,干燥,即得所需产品。
本发明中,步骤(1)中原料NH4H2PO4和NH4VO3混合时、控制溶液的pH值为5-6。
本发明中,可以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
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离心分离的转速为3500转/分-4500转/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损伤治疗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运输人或货物的重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