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510.2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丁尔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尔奇 |
主分类号: | B23P17/00 | 分类号: | B23P17/00;B21D3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1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件内覆 不锈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制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镀锌钢管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是不耐腐蚀,容易生锈,从而影响到民用(水)的质量;且不能应用到介质为酸、碱类的工业用途上。而各类不锈钢虽然具有耐腐蚀的特点,但由于不锈钢原材料价格昂贵,除了高档宾馆或是个别厂家,一般厂家或用户难以企及。
而现在市场上的各类塑料管或是衬塑管,用于工业上有不耐酸碱的不足;用于民用现在有高分子材料中的重金属如镉析出的疑虑。而能解决此类问题的高分子材料的价格又变得十分昂贵了。
现有的内复(衬)不锈钢钢管的系统中,内复(衬)不锈钢接头用的不锈钢都不用不锈钢焊接管。本发明一举解决了其工艺复杂,产品性能不稳定的不足。大大简化了内复(衬)不锈钢管接头的工艺,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了用低成本的普通碳钢钢管代替不锈钢钢管的问题,和一种内复(衬)不锈钢钢管用密封圈配合,解决了配管系统中液体介质的完全的不锈钢接触,在很多场合下能够完全替代不锈钢,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配管系统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特别是提供一种钢制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钢制管件容易被腐蚀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内表面不平整、压力损失严重、成本昂贵的不足。
本发明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奥氏体不锈钢钢卷分条:
将奥氏体不锈钢钢卷,根据所要造管的直径分成相应宽度的细条;
(2)焊接造管:
将分好的钢条卷起并焊接成钢管;焊缝平整无内外凸起(凸起的高度小于钢管壁厚的15%);
(3)切断定尺:
将焊接好的钢管按照管件尺寸切断成相应长度的钢管;
(4)涨型拉伸定位:
将前面工序完成的奥氏体不锈钢管放进钢制管件内,用封头密封住管件和奥氏体不锈钢管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封头有液压口并与液压装置相连,液体经液压装置加压后从封头的液压口注入到奥氏体不锈钢管,使奥氏体不锈钢管受力后沿着管件内部膨胀并最终与管件内腔形状一致,奥氏体不锈钢管被紧紧地覆合在钢制管件内壁上;
(5)修整:
将内覆好不锈钢的管件取下,把管件所有通孔孔口的不锈钢击穿,修剪、切割、去净飞边毛刺,即可得内覆不锈钢的管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加压压力0.3MPa~10MPa。
如上所述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管件是45°弯头、90°弯头、三通、四通、管塞或外螺纹接头,管件规格为DN8~DN100mm。
如上所述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不锈钢钢卷的壁厚为0.2~1.5mm。
如上所述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焊接采用氩弧焊或等离子焊接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所制得的内覆不锈钢管件,其内覆不锈钢是利用奥氏体不锈钢焊管制造的,充分发挥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延伸性高的特点,大大地简化了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成本低廉,接头内表面光滑,对系统内介质的参数无任何影响。和市场上现有的内复不锈钢无缝管配套,可完全替代在民用和工业领域的不锈钢配管系统,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既有和普通碳钢管排水系统同等的价格,又有不锈钢排水系统耐腐蚀得特性,在防腐、环保、低成本上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管件内覆不锈钢后适用流体介质可以是水、浓硫酸、硝酸、磷酸或强碱等,和内复不锈钢无缝管配套,整个配管系统的流体介质所经流、接触的100%为不锈钢,没有其它物质,且该配管系统无泄漏、破裂等配管缺陷。因此,本发明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和内复不锈钢管配套所组成的配管系统能够完全地替代不锈钢管配管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工艺独特,操作简易;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所制得的内覆不锈钢管件质量稳定,耐腐蚀性能强,耐压高,内表面平整光滑,成本低廉,不锈钢与管件贴合牢固。本发明的一种管件内覆不锈钢的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和内复不锈钢无缝管配套所组成的配管系统能够完全地替代不锈钢管配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尔奇,未经丁尔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5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耐垢传感器